[发明专利]一种超高温C/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2733.X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1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许艺芬;胡继东;冯志海;俸翔;李媛;田跃龙;焦星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80 | 分类号: | C04B35/80;C04B35/51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温 sihfbcn 陶瓷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温C/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前驱体循环浸渍裂解法将SiHfBCN浸渍液引入到碳纤维织物中,以SiHfBCN前驱体裂解陶瓷为基体实现了超高温组元Hf在陶瓷基体中的均匀分布,通过对超高温组元Hf引入量的调节可实现对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的调控,有效提高了C/SiHfBCN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同时通过对复合材料梯度界面层的设计及调控,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界面匹配性;最终得到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超高温C/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温C/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一代临近空间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长时间(2000+s)高马赫数(Ma10+)飞行,热防护系统对长时间抗氧化/非烧蚀的热结构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急需发展更高耐温等级(1600℃以上)、抗氧化及力学承载性能的热结构材料方案。
SiC、SiBCN陶瓷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性能,是目前常用的碳纤维增强陶瓷基热结构复合材料基体,但该类复合材料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1600℃,难以满足新一代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使用需求。难熔金属铪化物的熔点在3000℃以上,其氧化物熔点也在2500℃以上,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但是该类化合物制备温度高,且氧化后形成的氧化层疏松多孔,抗氧化性能差。将难熔金属铪化物引入到SiBCN陶瓷中形成均相的SiHfBCN陶瓷能够有效地综合Si基陶瓷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以及铪化物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抗烧蚀性能,可在2000℃以上使用。因此,以SiHfBCN陶瓷为基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未来超高温领域的研究重点,但现有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增强体和基体的性能不匹配,容易导致力学性能不均匀、超高温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欠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超高温C/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纤维与基体之间设计了多梯度界面层,可以有效缓解由于纤维及基体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引起的热应力,并避免纤维被SiHfBCN基体腐蚀,从而提高复合材料力学及抗氧化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温C/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法制备C/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温度低、产物元素组成分布均匀,可制备各种不同形状尺寸的复合材料。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高温C/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包含以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
增强体 25~45%;
陶瓷基体 55%~75%;
所述增强体为表面依次包覆碳界面层和Si基界面层的碳纤维编织物;
所述陶瓷基体为SiHfBCN陶瓷,所述SiHfBCN陶瓷通过SiHfBCN陶瓷前驱体浸渍裂解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碳界面层相对于碳纤维编织物的质量百分比为8%~60%;所述Si基界面层相对于碳纤维编织物与碳界面层质量之和的质量百分比为20%~80%。
进一步的,SiHfBCN陶瓷前驱体中Hf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20~60%。
进一步的,碳纤维编织物中所用碳纤维包括T300碳纤维、T700碳纤维、T800碳纤维,T1000碳纤维或M40J碳纤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碳纤维编织物的编织形式包括二维纤维布铺层缝合、二维半编织、正交三向、三维绕纱或三维五向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上述一种超高温C/SiHfBCN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步骤:
(1)将碳纤维编织物进行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7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