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注射机器人的针头更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6329.X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齐鹏;谢腾辉;吴轶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M5/158;A61M5/16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源源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注射 机器人 针头 更换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注射机器人的针头更换装置,包括壳体、注射模块和针头供应模块;壳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滑轨,注射模块安装在滑轨上,注射模块的前端设有针头连接部,尾端设有第一驱动单元,壳体的前端设有出针孔,该出针孔正对针头连接部;针头供应模块安装在滑轨的前端下方,包括针头存放腔、针头和针头驱动单元,针头存放腔的顶部设有供应槽,针头驱动单元用于推动针头从供应槽露出,此时针头与出针孔和针头连接部的中心连线共线,注射模块在第一驱动单元的带动下沿着滑轨移动使针头和针头连接部相连;在出针孔的一侧设有单向卡扣用于连接针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适配不同规格的现有针头、使用操作方便且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注射机器人的针头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面对大范围流行性疾病,注射疫苗等方式能够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与发展,但现有人工注射方式效率低下且安全性差,易造成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感染等情况。而医疗注射机器人是这种情况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在具体运用中,对于针头的取、放、更换,仍然需要人工进行,每进行一次注射之后,都需要对针头进行人工更换,这样的方式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而这有悖于机器人设计的初衷。同时,在医疗实践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注射剂以及不同病人的生理条件,需要选择不同的针头,但目前大部分医疗机器人的针头都是特制的,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并且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限制较大,在应对紧急突发医疗事件时,无法与人工注射进行很好的协同,缩小了其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医用注射机器人的针头更换装置,适配不同规格的现有针头、使用操作方便且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医用注射机器人的针头更换装置,包括壳体、注射模块和针头供应模块;所述壳体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滑轨,所述注射模块安装在滑轨上,所述注射模块的前端设有针头连接部,尾端设有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出针孔,该出针孔正对针头连接部;所述针头供应模块安装在滑轨的前端下方,包括针头存放腔、针头和针头驱动单元,所述针头存放腔的顶部设有供应槽,所述针头驱动单元用于推动针头从供应槽露出,此时针头与出针孔和针头连接部的中心连线共线,所述注射模块在第一驱动单元的带动下沿着滑轨移动使针头和针头连接部相连;在出针孔的一侧设有单向卡扣用于连接针头。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供应模块中,所述针头存放腔包括外支架、柔性内支架和弹簧,所述针头驱动模块包括旋转驱动电机、挡板、伸缩驱动机构和旋转挡块,所述柔性内支架和外支架同轴线设置组成圆柱环腔体用于放置针头,弹簧均匀分布在柔性内支架和外支架之间,所述旋转驱动电机设置在圆柱环腔体的轴线上,在柔性内支架上设有圆环槽,所述挡板的一端连接旋转驱动电机,另一端穿过圆环槽用于推动针头,所述供应槽设置在外支架的顶端,所述旋转挡块一端铰接在供应槽一侧下方,另一端滑动铰接伸缩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挡块为向下弯曲圆弧件。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驱动机构包括套筒和复位弹簧,套筒的一端连接旋转驱动电机的壳体,另一端滑动铰接旋转挡块,复位弹簧套在套筒内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齿条的一端连接注射模块,第一电机固定在壳体内,通过齿轮连接第一齿条。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卡扣包括卡扣支架和卡板,所述卡板一端铰接卡扣支架,所述卡扣支架上设有限位角用于限制卡板的最大张开角度,并且卡扣支架和卡板间设有扭簧;所述针头的尾端设有卡槽用于嵌合卡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独立设置的针头回收模块,所述针头回收模块包括回收固定端和回收腔,所述回收固定端上设有旋转卡扣和回收电机,旋转卡扣通过回收电机连接回收固定端,和回收固定端组成夹持机构用于夹持针头,所述回收腔通过斜坡面连接回收固定端,当夹持机构松开针头时,针头沿着斜坡面滚入回收腔;使用时,回收固定端紧贴壳体的出针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63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