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8832.9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5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平;祝雅杰;宋旭;郑理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5 | 分类号: | B01D53/85;B01D53/75;B01D53/48;B01D53/5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周友元;刘明星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臭气 污水 协同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污泥脱水间、污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收集后,经鼓风机送至MBBR池原有的曝气装置,使臭气与MBBR池中的泥水混合液充分接触,同时,污泥干化处理、干污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浓度臭气送至旋风除尘器,臭气中的粉尘得以去除,除尘后的污泥臭气经引风机送至MBBR池旋流微泡曝气器,通过曝气器的粉碎、旋混作用,将臭气切割成超微气泡并与泥水混合液充分接触;
(2)臭气中的部分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以及附着在MBBR载体上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并降解,其中,含氮污染物被活性污泥菌胶团和载体表面的亚硝化菌、硝化菌利用转化成NO2- 、NO3-,一部分NO2- 、NO3-进入MBBR载体内部进而被载体内部的反硝化菌还原成N2排放到大气环境,剩余部分NO2- 、NO3-经内回流至缺氧池被反硝化菌还原成N2排放到大气环境;部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被利用转化成CO2和H2O;
(3)将经过MBBR池预处理的臭气和其它构筑物或机械设备产生的臭气收集汇合后送至生物过滤池,并由下至上穿过过滤填料层,同时,MBBR池前段的泥水混合液经过滤喷淋装置自上而下喷淋,臭气中的污染物被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以及附着生长在过滤填料表面上的微生物吸附、吸收并降解,其中,含硫污染物被硫氧化菌利用转化成SO32-、SO42-随滤液排出;
进入生物过滤池的臭气含水率大于99%,臭气在经过生物滤池处理前无需额外增湿处理;
所述MBBR池中的泥水混合液对生物过滤池进行间歇流喷淋,泥水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菌胶团通过喷淋及时附着在过滤填料层上,维持生物过滤池中微生物的活性以及菌落丰度,同时泥水混合液中含有的有机物、NO3-、PO43-、K+、Fe3+、Mg2+、Ca2+、Na+提供过滤填料层上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4)经过过滤填料层的滤液被排入MBBR池的中后段,滤液中的有机物被MBBR池内的活性污泥菌胶团利用降解,滤液中的SO32-、SO42-被MBBR池内的活性污泥菌胶团接触吸附,最终随剩余污泥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干污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浓度臭气温度为70℃~150℃,送至MBBR池进行预处理后,臭气温度降低至25℃~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间的空间臭气在送至鼓风机前先经过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过滤池的喷淋密度为0.1~0.5 m3/(m2·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臭气与污水臭气协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BBR池需要的曝气量不小于污泥脱水间、预处理间的空间臭气量,不足的气量由鼓风机通过外部空气补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南方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8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