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第一运输机和掘进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1131.0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4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席亚兵;盖巍巍;孙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3/02 | 分类号: | E21F13/02;E21C4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 运输机 掘进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一运输机和掘进机。其中,第一运输机包括:第一槽体,设置为连接掘进机的运输本体;第二槽体,设于第一槽体的后端,并设置为与运输本体转动连接;举升机构,设于第二槽体的下方,用于驱动第二槽体进行升降运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分别与掘进机的运输本体连接,可有效增强第一运输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工作过程中的晃动,此外,通过改变举升机构的设置方式,使得举升过程更加省力,有利于提高举升机构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掘进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第一运输机和一种掘进机。
背景技术
目前,掘进机在工作时,通常是利用第一运输机将前方的煤等物料运送至掘进机后方,进而利用掘进机后方搭接的皮带运输机或其他运输设备将物料进一步向后方运送。由于井下空间较为复杂,后方的运输设备的形式和工作位置不同,第一运输机与后方的运输设备之间存在搭接困难的问题,对不同的施工场景的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第一运输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掘进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运输机,包括:第一槽体,设置为连接掘进机的运输本体;第二槽体,设于第一槽体的后端,并设置为与运输本体转动连接;举升机构,设于第二槽体的下方,用于驱动第二槽体进行升降运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运输机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举升机构,用于掘进机。在装配时,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沿掘进机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第一槽体与掘进机的运输本体连接,形成前溜槽;第二槽体与运输本体转动连接,形成转动槽。通过在第二槽体下方设置举升机构,以驱动第二槽体相对于运输本体和第一槽体在高度方向转动,实现升降,以在运送物料时能够调整第二槽体的高度,实现出料口的高度调节,以便于与后方的其他运输设备进行搭接,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以及不同形式的运输设备。其中,举升机构可以设置在掘进机的后支撑结构上。
本方案中的第一运输机,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分别与掘进机的运输本体连接,可有效增强第一运输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工作过程中的晃动,同时,通过改变举升机构的设置方式,可以在举升过程中更加省力,有利于提高举升机构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一运输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槽体的后端设有第一配合结构;第二槽体的前端设有与第一配合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配合结构,第二配合结构能够相对于第一配合结构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槽体的前端与第一槽体的后端相对应,通过在第一槽体的后端设置第一配合结构,而在第二槽体的前端设置第一配合结构,以通过第一配合结构与第二配合结构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的衔接,以在运送物料过程中,物料能够由第一槽体向第二槽体运动,防止产生物料的阻塞或堆积而影响正常运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配合结构为圆弧凹槽,设于第一槽体的两个第一侧板的后端面;第二配合结构为圆弧凸起,设于第二槽体的两个第二侧板的前端面,并分别伸入至位于同一侧的圆弧凹槽中;其中,第二侧板的前端面上位于圆弧凸起的上方和下方的部分,分别向第二槽体的后端倾斜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