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浇筑的模块式钢芯模及浇筑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1998.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2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伟;顾冠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7/30 | 分类号: | B28B7/30;B28B23/02;B28B7/38;B28B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想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制 混凝土 空心 浇筑 模块 式钢芯模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浇筑的模块式钢芯模及浇筑工艺,属于建筑工程领域。用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浇筑的模块式钢芯模由多个钢芯模单元模体相围合组成的空心模体,空心模体上下相互连接组合形成竖直的空心浇筑膜体;相邻的两个钢芯模单元模体相接面外侧均设有模体间挡板;位于空心浇筑模体内腔中布置支撑气囊;钢芯模单元模体内腔侧设有内腔板。通过钢芯模的模块化设计以及与支撑气囊的结合,解决了现有钢芯模浇筑后难以分离拆卸的问题,整体结构内不包含铰接等复杂的机械结构,可靠性更强,拼装和拆卸简单,施工快捷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浇筑的模块式钢芯模及浇筑工艺,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浇筑过程中,需要通过放置模具制造出空心结构,过去主要采用的是气囊芯模,操作方便,拆卸简单,但是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定位不准确:气囊芯模本身密度小,在浇筑过程中在混凝土的浮力作用下会有上移的趋势,不可避免的偏离原定位置,造成空心板梁顶板和底板的厚度和设计值有偏差;
(2)形状不规则:一方面,气囊芯模本身刚度较小,在混凝土压力和浮力的作用下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同时由于定位钢筋的存在,芯模的变形收到局部约束,最终形成类似“香肠”形状的节段式内腔;另一方面,气囊芯模对于圆形之外的横截面形状适应性较差,难以形成四边形或者八边形空心截面形状规则的角。
针对这些问题,现在更多的开始采用钢芯模,但是现有钢芯模普遍存在有以下问题:
(1)芯模和混凝土分离困难:钢芯模在混凝土完成浇筑形成强度后由于钢材和混凝土之间的结合作用黏结在一起,芯模被固定在空心板梁内腔,二者接触面积很大,因此很难拆卸拔出,如果强行向外拔还可能造成结合面位置混凝土发生损伤。
(2)拆卸工作空间要求大:现有芯模均为通长设置,长度和梁长相等,在进行拆卸工作时,就需要相应长度的空地以供芯模从梁体内拔出,这就导致了对预制场地空间的极大的浪费,降低了整体的预制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用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浇筑的模块式钢芯模及浇筑工艺,用于混凝土空心板梁的预制施工中,解决现有芯模存在的安装、拆卸各方面问题,具有施工快捷、安装简单、拆卸方便、通用性好等特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浇筑的模块式钢芯模,包括钢芯模单元模体、模体间挡板、支撑气囊;由多个钢芯模单元模体相围合组成的空心模体,空心模体上下相互连接组合形成竖直的空心浇筑膜体;相邻的两个钢芯模单元模体相接面外侧均设有模体间挡板;位于空心浇筑模体内腔中布置支撑气囊;钢芯模单元模体内腔侧设有内腔板。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浇筑的模块式钢芯模,所述的多个钢芯模单元模体至少为四个;包括钢芯模单元钢芯模单元模体一,钢芯模单元钢芯模单元模体二,钢芯模单元钢芯模单元模体三,钢芯模单元钢芯模单元模体四;
所述的钢芯模单元模体包括外模板,内腔板;所述的外模板由横板、侧板、倒角板组成;所述的侧板相对板面的两侧缘分别与横板、侧板的一侧侧缘相固连,横板、侧板的另一侧侧缘为与相邻钢芯模单元模体相接的自由端;倒角板的板面横板、侧板的相侧板面之间形成斜角状。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浇筑的模块式钢芯模,所述的模体间挡板的数量与钢芯模单元模体相接面的数量向匹配;模体间挡板包括挡板片,限位块;相邻钢芯模单元模体相接的自由端的其中一端面设有成直线排列的突出齿板;挡板片的一板面上设有与突出齿板位置相匹配的限位块;挡板片通过限位块卡嵌在突出齿板上,挡板片用于封闭相邻的两个钢芯模单元模体的相接面。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梁浇筑的模块式钢芯模,所述的横板与侧板的两侧自由边的边缘部分别设有垂直于梁纵向方向的加厚带,加厚带上贯穿的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基板及显示面板
- 下一篇:一种能够进行触觉反馈的VR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