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6485.4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0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钟波;许乔;李海波;李洁;陈贤华;唐耿宇;周炼;邓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24B13/00 | 分类号: | B24B13/00;B24B13/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李康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元件 边缘 效应 抑制 工装 方法 | ||
1.一种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包括:底板(2),挡块组件,所述挡块组件位于所述底板(2)上;所述挡块组件包括:
多个过渡挡块(3),所述多个过渡挡块(3)完全包裹元件(1)的边缘,所述过渡挡块(3)的上表面与所述元件(1)边缘平滑过渡;
多个定位挡块(4),每个所述过渡挡块(3)对应设有一个定位挡块(4),所述定位挡块(4)用于将所述过渡挡块(3)固定于所述底板,所述定位挡块(4)与所述底板(2)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两面的面形精度优于2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挡块(3)的厚度与元件(1)加工时使用的最大去除函数直径一致,和/或所述过渡挡块(3)的厚度大于所述元件(1)加工时使用的最大去除函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挡块(3)的材质与所述元件(1)的材质相同,所述过渡挡块(3)的上表面的面形精度优于10μ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挡块(4)上沿不高于所述过渡挡块(3)的上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挡块(4)上沿与所述过渡挡块(3)的上沿高度差不大于1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吊耳(5),所述多个吊耳(5)均布于所述底板(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板(6),所述上盖板(6)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元件(1)的上方。
9.一种元件边缘效应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元件边缘效应抑制工装对元件(1)进行固定;
步骤S20:使用加工工具对元件(1)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
加工路径延伸至过渡挡块(3)的外沿;
步骤S30:当加工工具完全移出元件(1)后,提升加工工具,
减小加工工具与元件(1)的接触深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边缘效应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提升加工工具的过程中,加工工具与元件(1)的最大接触深度满足以下公式:
式中:H为加工工具与元件(1)的接触深度,R为加工工具半径,R1为元件(1)半径,D为过渡挡块(3)厚度,(x,y)为加工位置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4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