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模压成型加工双面镜偏心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8216.1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阮本帅;李秋怡;洪超;高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丰微纳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24 | 分类号: | G01B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天一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模压 成型 加工 双面 偏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模压成型加工双面镜偏心量的方法,与上模的成型面共轴线加工第一凸起;与下模的成型面共轴线加工第二凸起;共轴线安装上模和下模,将第一凸起对准第二凸起;在第一镜面的外侧形成第一凹槽,在第二镜面的外侧形成第二凹槽;测量第一凹槽的侧壁和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在径向方向的间距,获得测量间距,根据测量间距直接或经过计算获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中心轴之间的实际间距,即获得凹槽偏心量;根据两组凹槽偏心量计算得到双面镜偏心量;本发明成型后的工件具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测量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偏心量来获得凹槽偏心量,然后根据两组不同的凹槽偏心量计算得出双面镜的偏心量,检测手段简单便捷,计算过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镜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模压成型加工双面镜偏心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模压成型加工双面镜偏心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轮廓仪法。轮廓仪法利用在被测工件表面上滑动的探针,结合传感器测量探针的垂直位移,即可得到被测工件表面的轮廓形状。使用探针测得双面镜凹面与凸面空间上的轮廓形状后,分别拟合出其轴线,计算两轴线间的偏心量。轮廓仪法虽然可以较高精度的完成双面镜偏心量的检测,但是它为接触式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存在接触力,容易对已加工表面造成划伤,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在长期测量过程中探针的针尖会出现磨损,导致针尖出现缺陷;轮廓仪探针在发生轻微碰撞或更换探针后,探针扫描位置会发生偏移,导致实际扫描位置与设定扫描位置不同;当被测工件尺寸很小时,难以找到中心,轮廓仪法不能得到准确的表面形状;且一套轮廓仪设备较为昂贵。
申请公布号为CN 102944194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精度高次非球面透镜偏心测定系统及方法,被测非球面透镜固定在透镜支架上,支架固定在透镜调整架上,透镜调整架放置在直线导轨上;对心器固定在精密旋转轴系上,精密旋转轴系安装在对心器调整架上并放置在直线导轨上;相移干涉仪放置在干涉仪调整架上并固定在直线导轨中间,用干涉仪测得被测非球面透镜上非球面的面形数据,从面形数据中提取出多个同心圆形环带上的数据,根据各环带面形数据的最大、最小值以及相应的相位信息计算出该非球面的顶点位置,进而可以算出该非球面透镜的偏心大小;该方案需要利用干涉仪对非球面透镜上的面形数据进行测量,再进行多个数据的比较计算获得非球面的顶点位置,根据顶点位置算出偏心大小,计算过程复杂,且需要测量和处理的数据较多。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低成本、高精度、测量便捷的模压成型加工双面镜偏心量的检测方法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模压成型加工双面镜偏心量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上模上设置第一凸起,在下模上设置第二凸起,使得成型后的工件具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测量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偏心量来获得凹槽偏心量,然后根据两组不同的凹槽偏心量计算得出双面镜的偏心量,检测手段简单便捷,计算过程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模压成型加工双面镜偏心量的方法,
在上模上与所述上模的成型面共轴线加工第一凸起;在下模上与所述下模的成型面共轴线加工第二凸起;
共轴线安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并将所述第一凸起对准所述第二凸起;在第一镜面的外侧形成第一凹槽,在第二镜面的外侧形成第二凹槽;
测量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之间在径向方向的间距,获得测量间距,根据所述测量间距直接或经过计算获得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轴之间的实际间距,即获得凹槽偏心量;
根据两组所述凹槽偏心量计算得到双面镜偏心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均匀分布在同一环形轨迹上;所述第二凸起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均匀分布在同一环形轨迹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的直径、高度以及距离中心轴的间距均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丰微纳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未经超丰微纳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2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