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跨境结算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8217.6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7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高鑫强;黄刚;曾泽良;胡志超;张健;陈宇楠;张秋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市宣胜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西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Q20/02;G06Q20/32;G06Q20/38;G06Q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袁江琴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结算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跨境结算用系统,涉及跨境结算技术领域,包括用户端模块、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模块,所述用户端模块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双向无线信号连接,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模块双向无线信号连接,银行模块与商户双向无线信号连接,所述银行模块与用户端模块双向无线信号连接。本发明,通过用户端模块、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模块,使得人脸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和身份信息采集模块能够将采集到的各种信息传递到信息整合模块上,由信息分类模块进行分类,能够将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分别传递到存储模块A、存储模块B和存储模块C上,避免发生泄露时,买家的信息会被全部泄露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境结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跨境结算用系统。
背景技术
跨境电子商务是作为推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跨境电子商务不仅突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障碍,使得国际贸易变成了全球贸易,同时跨境电子商务是能够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跨境结算支付已经成为了个人和商家经常用到的支付方式,总的来说,跨境结算支付是中国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国外商家的物品,或者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家的物品时,就会使用时跨境结算支付,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边贸个人以贸易名义办理外汇收支,应当具有真实、合法的跨境贸易交易背景,与货物进出口及其金额等情况一致。
中国专利公开了专利号为CN201811626504.9的一种跨境结算系统及方法,通过网页前端获取跨境转账申请请求,通过管理后台对跨境转账申请请求进行审核并生成转账订单申请,通过上游接入模块将转账订单申请发送给银行系统,并获取银行系统对转账订单申请的处理结果,利用网页前端、管理后台、上游接入模块以及互联网实现了线上的跨境转账等跨境支付结算功能,省去了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机构的人员人工审核和人工到银行柜台办理的过程,更加高效且简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缺陷,1、买家的身份信息核实时,不能够做到精准精确,容易发生买家信息不符时情况,从而导致卖家的货物无法准确的快递到买家手里;2、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极有可能会出现BUG漏洞,从而导致买家的信息和需要购买的货物信息泄露,进而影响到买家的信息安全性,使得买家和卖家的信息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1、买家的身份信息核实时,不能够做到精准精确,容易发生买家信息不符时情况,从而导致卖家的货物无法准确的快递到买家手里;2、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极有可能会出现BUG漏洞,从而导致买家的信息和需要购买的货物信息泄露,进而影响到买家的信息安全性,使得买家和卖家的信息得不到保障,而提出的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跨境结算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跨境结算用系统,包括用户端模块、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模块,所述用户端模块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双向无线信号连接,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模块双向无线信号连接,银行模块与商户双向无线信号连接,所述银行模块与用户端模块双向无线信号连接;
其中所述用户端模块包括,人脸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和身份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人脸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和身份信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均与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整合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发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发送模块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双向无线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方支付平台包括设置有信息接受模块,信息接受模块的输入端与信息发送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信息接受模块的输出端与信息分类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分类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存储模块A、存储模块B和存储模块C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存储模块A、存储模块B和存储模块C的输出端与信息共享模块A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息共享模块A的输出端与跨境申请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跨境申请模块的输出端与银行模块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市宣胜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西民族大学,未经南宁市宣胜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西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2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田汽电联产的低碳能源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医学实体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