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产品吸真空粘模具的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8257.0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9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楚荣;张勇帆;张盛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3 | 分类号: | B29C45/43;B29C4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郑怿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产品 真空 模具 结构 方法 | ||
1.一种解决产品吸真空粘模具的结构,包括上模本体(1)和下模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本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镶件本体(6),所述第一镶件本体(6)的底部与下模本体(4)的顶部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镶件本体(6)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镶件本体(9),所述下模本体(4)和第一镶件本体(6)的内腔均设置有多个通气槽(2),所述通气槽(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气接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产品吸真空粘模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镶件本体(6)的内腔开设有第一环形排气槽(7),所述通气槽(2)的输出端和第一环形排气槽(7)的输入端呈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产品吸真空粘模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镶件本体(9)的内腔开设有第二环形排气槽(8),所述通气接口(3)的输出端通过通气槽(2)与第二环形排气槽(8)的输入端呈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产品吸真空粘模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本体(1)的内腔开设有模槽(5),所述模槽(5)的内腔和第一镶件本体(6)以及第二镶件本体(9)的表面呈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产品吸真空粘模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本体(1)的内腔两端均设置有排气口(10),所述通气槽(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排气口(10)的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产品吸真空粘模具的结构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工作人员在上模本体(1)和下模本体(4)上根据产品的分型线通过上模本体(1)和下模本体(4)镶出来的工件侧边上设计通气槽(2),通气槽(2)的数量可根据产品吸真空粘模的粘度而灵活决定开设的数量,比传统的气顶只有固定一个位置达不到解决的效果更实用;
B、通过第一镶件本体(6)和第二镶件本体(9)的侧边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排气槽(7)和第二环形排气槽(8),当模具在注塑完开模时,启动氮化辅助设备控制进气,气体通过通气接口(3)及通气槽(2)输送到第一镶件本体(6)和第二镶件本体(9)的第一环形排气槽(7)和第二环形排气槽(8)内部,使得气流进入模槽(5)吹松掉产品,采用现有技术的氮气辅助设备,只需控制气体的压力大小和时间,即可进行防粘工作;
C、氮气辅助设备的控制方法将气体控制段位分三级,第一级压力为150-200pa,控制时间为3-8秒,第二级压力为130-180pa,控制时间为20-30秒,第三级压力为0-50pa,控制时间为1-5秒,氮气辅助设备启动时间为模具注塑完成后3秒内开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2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