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毒性样品生物毒性检测的快速简便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4503.3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妍;林雨;陈文凤;王晓昌;王永坤;李莹;高子捷;孟子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4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毒性 样品 生物 检测 快速 简便 预处理 方法 | ||
一种低毒性样品生物毒性检测的快速简便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水环境中的低毒性水样,过滤水样,去除悬浮颗粒,然后用稀硫酸调节水样pH;采用有机溶剂和超纯水依次活化HLB固相萃取小;(2)对步骤(1)中得到的预处理样品在活化后HLB小柱进行上样;上样结束后,对上样结束后的HLB小柱进行清洗,排除小柱内的水分,采用有机溶剂洗脱HLB小柱上富集的有机物,收集洗脱液,调节水浴温度,采用高纯氮气将洗脱液吹至一定体积,得到样品浓缩液;(3)取步骤(2)中得到的样品浓缩液4于96孔板中,加入后续生物毒性测试使用的溶液,充分再溶解污染物。本发明能够快速高效地缩短样品预处理时间,保证样品生物毒性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水体的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毒性样品生物毒性检测的快速简便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水体受人类活动影响,接纳了大量外源性有机污染物,如有机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烷基酚类,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多种药物。此类物质在受纳水体中可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随着人们对水体生态安全的关注,以及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毒性效应检测手段已经成为未来污水监测领域的必然趋势。对于水环境中低污染水体,采用固相萃取富集浓缩有机物,再利用有机溶剂洗脱水样得到浓缩样品。由于有机溶剂的存在不利于后续的生物毒性检测,因此在进行毒性检测前需考虑有机溶剂挥发时间、挥发效果和富集浓缩有机物再溶解充分性。目前,在进行生物毒性测试时,水样前处理得到的样品有机溶剂浓缩液,传统采用氮吹方法进行有机溶剂的挥发,并吹至尽干。由于进行大量样品生物毒性测试时,氮吹操作难度大,样品吹干时间长,污染物损失大,因此不能保证后续生物毒性测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在操作便捷的同时,一方面保证样品有机溶剂挥发时间短、操作简便,同时也要保证污染物的损失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毒性样品生物毒性检测的快速简便预处理方法,综合考虑传统预处理氮吹方法在大量样品生物毒性测试时,耗时长、挥发效果差、误差大等问题;能够快速高效地缩短样品预处理时间,保证样品生物毒性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环境水体生物毒性评价提供检测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毒性样品生物毒性检测的快速简便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标准采样方法采集水环境中的低毒性水样,过滤水样,去除悬浮颗粒,盛于锥形瓶内,然后用稀硫酸调节水样pH,得到预处理样品;采用有机溶剂和超纯水依次活化HLB固相萃取小柱,得到活化后的HLB小柱;
(2)利用固相萃取装置对步骤(1)中得到的预处理样品在步骤(1)中得到的活化后HLB小柱进行上样;上样结束后,再用超纯水对上样结束后的HLB小柱进行清洗,并抽真空以排除小柱内的水分,采用有机溶剂洗脱HLB小柱上富集的有机物,收集洗脱液,利用氮吹仪,调节水浴温度,采用高纯氮气将洗脱液吹至一定体积,得到样品浓缩液;
(3)取步骤(2)中得到的样品浓缩液40μL于白色96孔板中,设置三个平行样,并使甲醇充分挥发,消除其对后续生物毒性测试的影响,待甲醇挥发后,加入后续生物毒性测试使用的溶液,充分再溶解污染物。
所述步骤(1)中,采用0.7μm玻璃纤维素膜过滤水样,将盛于锥形瓶内过滤后的溶液通过稀硫酸将水样pH调至2~3。
所述步骤(1)中,选用的固相萃取柱为HLB固相萃取小柱,采用10mL色谱级甲醇溶液和10mL超纯水活化小柱。
所述步骤(2)中调节固相萃取装置的真空泵压力使得水样以2-3mL/min速度上样。
所述步骤(2)中,再用10mL超纯水对小柱进行清洗,并抽真空30min以排除小柱内的水分,采用10mL色谱级甲醇溶液洗脱富集的污染物,收集洗脱液,利用氮吹仪,调节水浴温度为40℃,采用高纯氮气将洗脱液吹至1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45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