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NG低温运输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4910.4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崔闻天;唐志财;刘珂帆;于淼;李佳;朱建斗;宋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8 | 分类号: | F17C1/08;F17C1/12;F17C5/02;F17C13/08;F17C11/00;F17C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056017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ng 低温 运输 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LNG低温运输槽车,包括半挂车底架行走机构和低温液化天然气移动式储罐组成,贮罐由贮罐本体及操作箱组成,贮罐本体为卧式双圆筒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结构,内容器为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制成,内部设有防波装置,所述防波装置包括中心管和支撑板,中心管的轴线与内容器轴线重合,支撑板呈喇叭状,其小端开口处与中心管外表面焊接,大端开口处与内容器内表面焊接,该防波装置有效减小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罐体内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冲击和震荡,内容器外壁缠绕数十层高绝热性能的铝箔纸,铝箔纸之间垫有玻璃纤维纸,并在夹层间进行高真空技术处理,使贮罐可达到超绝热性能,外容器为低合金钢板制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冷绝热压力容器储运装备技术领域,具体为LNG低温运输槽车。
背景技术
液化天然气是高效的清洁能源,是保护环境最理想的燃料,目前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已在工业、交通、民用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液化天然气主要成分为液化甲烷,液化甲烷含量占90%以上,其它还包括乙烷、丙烷、乙烯等成分,它们都属于易燃介质,目前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气体行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提高气体的运输、储存效率以及降低运输、储存成本,“液态化”已经成为工业气体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相应带动了我国低温绝热压力容器的建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LNG低温运输槽车,具有更高的运输效率、更低的吨公里成本、更大的单程运装能力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机动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LNG低温运输槽车,包括半挂车底架行走机构和低温液化天然气移动式储罐组成,储罐由储罐本体及操作箱组成,储罐本体为卧式双圆筒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结构,内容器为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制成,内部设有防波装置,所述防波装置包括中心管和支撑板,中心管的轴线与内容器轴线重合,支撑板呈喇叭状,其小端开口处与中心管外表面焊接,大端开口处与内容器内表面焊接,该防波装置有效减小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罐体内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冲击和震荡,内容器外壁缠绕数十层高绝热性能的铝箔纸,铝箔纸之间垫有玻璃纤维纸,并在夹层间进行高真空技术处理,使储罐可达到超绝热性能,为使内容器均匀冷却,减少液体的冷冲击和液化天然气在充入时整车平稳,在内容器顶部设置了一套液体喷林装置,外壳为低合金钢板制成,在外壳的顶部设置了一个安全防爆装置,防治由于内容器泄露而造成罐体爆炸,为了减小夹层空间,增大内容器容积,将维持外壳外压稳定的槽钢圈外置与外壳焊接,在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罐体容积的最大化,为维持夹层的真空度,在内容器筒体上设置两个分子筛低温吸附装置,在包扎层间放置常温吸附材料氧化钯;内容器与外壳之间采用径向组合支撑的复合支撑结构,靠近阀门、仪表一端固定;另一端滑动,以补偿材料的热胀冷缩,径向组合支撑分为两组,每组四个支点,其中一组支点是为防止内容器环向转动和轴向冲击而设计的,以保证储罐在运行中不会因为颠冲而使内容器和外壳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和结构变形以及内容器充装了液化天然气后冷缩而拉断支撑及管线的现象,储罐的各种管路、阀门、仪表及安全附件集中布置于操作箱,以利于操作和管理,储罐后底部与条形支座焊接,条形支座与底架车大梁采用高强度螺栓进行联结,并加橡胶垫条减震,保证列车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性能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本发明最大限度降低设备的自重,以保留最大的重量空间用于装载货物,具有更高的运输效率、更低的吨公里成本、更大的单程运装能力的特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机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LNG低温运输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LNG低温运输槽车罐体的装配图;
图3为图2中Ⅱ放大图;
图4为图2中Ⅰ放大图;
图5为图4中B-B向剖面图;
图6为防波装置侧视图;
图7为防波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A-A向剖视的槽钢圈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49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