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陆两栖螺旋式驱动装载作业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7531.0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6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毕红霞;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 |
代理公司: | 衡阳雁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1 | 代理人: | 陈纪文 |
地址: | 421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陆 两栖 螺旋式 驱动 装载 作业 | ||
水陆两栖螺旋式驱动装载作业车,涉及特种作业车技术领域,其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车轮,所述车体的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一个可转动的浮筒,两个浮筒相互平行且均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浮筒的高度高于车轮的最底端,所述浮筒的外壁面沿浮筒长度方向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浮筒的内部为空心状结构且浮筒的前端设有锥状体,所述车体的前端设有推斗、后端设有挂钩。本发明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在复杂环境中行进的顺畅度,减少设备故障几率并提升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征作业车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水陆两栖螺旋式驱动装载作业车。
背景技术
在爆发洪涝灾害后的地区,往往容易形成陆地、水域、泥潭、水植和垃圾混合的恶劣环境,仅使用一种工作设备往往很难在这种复杂环境中施展相关作业或救援工作,而通过综合调度并协调组织多种设备进行作业,则会提升作业难度、成本和时间,降低作业的效率,因此,可适应复杂环境需求的特种作业车成为相关领域的一大需求。
现有的一些两栖作业车的结构通常是在传统的四轮车设备后端增加一个螺旋桨用于在水面上实现移动,但若遇到一定阻力的泥泞环境则几乎无法进行移动,不仅如此,这类两栖作业车缺乏对水植、垃圾等障碍物的清除能力,甚至一些垃圾或水植还会缠绕到作业车后端的螺旋桨上,导致动力设备发生故障,影响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螺旋式驱动装载作业车,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在复杂环境中行进的顺畅度,减少设备故障几率并提升作业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陆两栖螺旋式驱动装载作业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车轮,所述车体的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一个可转动的浮筒,两个浮筒相互平行且均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浮筒的高度高于车轮的最底端,所述浮筒的外壁面沿浮筒长度方向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浮筒的内部为空心状结构且浮筒的前端设有锥状体,所述车体的前端设有推斗、后端设有挂钩。
优选地,所述车体的前端安装有一块前支撑板,所述浮筒的前端设有用于穿过前支撑板并可转动地连接于前支撑板的前转轴;所述车体后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块后支撑板,所述浮筒的后端设有用于插入后支撑板并可转动地连接于后支撑板的后转轴。
更优选地,所述车体后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用于驱动对应一侧浮筒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对应一侧浮筒的后转轴通过链传动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前转轴的前端穿过前支撑板并连接有一个限位块。
更优选地,所述推斗包括底板、垂直连接于底板后端的后板以及分别垂直连接于底板两侧的两块侧板。
更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前端开设有多条平行的缺口,所述后板开设有多个条形通孔。
更优选地,所述推斗可拆卸地连接于车体。
更优选地,所述车身两侧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对应浮筒1/4筒身的弧形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安装了浮筒并在浮筒上设置了螺旋叶片,可使得该作业车能够在除陆地之外的水面上也能进行装载作业或救援工作,当遇到具备一定阻力的泥泞环境时,转动的浮筒可通过螺旋式叶片提供推力,在能够顺利行进的同时也能有效克服水植、垃圾等障碍物的阻碍,不仅如此,车体前端的推斗也能清除一定的杂物,为作业环境提供便利,车体后端的挂钩还能拖挂物件,更方便救援拖拽。可见,该水路两栖螺旋式驱动装载作业车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在复杂环境中行进的顺畅度,减少设备故障几率并提升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后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学院,未经湖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7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