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达实测回波数据的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9008.1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波;丁昊;黄勇;刘洋;关键;董云龙;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G06F1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晓静 |
地址: | 264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实测 回波 数据 处理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雷达实测回波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雷达实测数据,并基于傅里叶变换,生成雷达回波多普勒谱;
估算所述雷达回波多普勒谱每个距离单元的平均杂噪比,并基于所述每个距离单元的平均杂噪比得到分界线,以将所述雷达探测区域划分为近程区、中程区和远程区;
在所述近程区进行信杂比计算,在所述中程区进行信杂噪比计算,在所述远程区进行信噪比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实测回波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每个距离单元的平均杂噪比得到分界线,以将所述雷达探测区域划分为近程区、中程区和远程区,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距离单元的平均杂噪比进行搜索、计算,以得到划分近程区和中程区的第一分界线以及划分中程区和远程区的第二分界线;
根据所述第一分界线和所述第二分界线,将所述第一分界线以内区域划分为近程区,所述第一分界线和所述第二分界线之间的区域划分为中程区,所述第二分界线以外的区域划分为远程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实测回波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每个距离单元的平均杂噪比进行计算,以得到划分近程区和中程区的第一分界线,包括:
搜索得到第一平均杂噪比和第二平均杂噪比,所述第一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小于所述第二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
根据所述第一平均杂噪比及其对应的距离单元数构建第一点,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平均杂噪比及其对应的距离单元数构建第二点,并根据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求得第一直线;
根据第一预设平均杂噪比以及所述第一直线获得每个波束内的第一预设点,并基于所述每个波束内的第一预设点获得第一分界线;
所述根据所述每个距离单元的平均杂噪比进行计算,以得到划分中程区和远程区的第二分界线,包括:
搜索得到第三平均杂噪比和第四平均杂噪比,所述第三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小于所述第四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
根据所述第三平均杂噪比及其对应的距离单元数构建第三点,以及根据所述第四平均杂噪比及其对应的距离单元数构建第四点,并根据所述第三点和所述第四点求得第二直线;
根据第二预设平均杂噪比以及所述第二直线获得每个波束内的第二预设点,并基于所述每个波束内的第二预设点获得第二分界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实测回波数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搜索得到第一平均杂噪比和第二平均杂噪比,所述第一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小于所述第二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包括:
从不同距离单元的平均杂噪比构成的序列中,搜索大于第一阈值且最接近于所述第一阈值的平均杂噪比值,作为第一平均杂噪比,并将与所述第一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记作第一距离单元数;
搜索小于第二阈值且最接近于所述第二阈值的平均杂噪比值,作为第二平均杂噪比,并将与所述第二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记作第二距离单元数,使所述第二距离单元数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单元数;
所述搜索得到第三平均杂噪比和第四平均杂噪比,所述第三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小于所述第二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包括:
从不同距离单元的平均杂噪比构成的序列中,搜索大于第三阈值且最接近于所述第三阈值的平均杂噪比值,作为第三平均杂噪比,并将与所述第三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记作第三距离单元数;
搜索小于第四阈值且最接近于第四阈值的平均杂噪比值,作为第四平均杂噪比,并将与所述第四平均杂噪比对应的距离单元数记作第四距离单元数,使所述第四距离单元数大于所述第三距离单元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90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二极管的击穿电压测试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风力自通风窗户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