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及其系统架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3479.X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翁爽;张亦弛;杜鹏飞;陆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B60L58/10;B60L58/22;B63H21/17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刘必榕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用多 系统 集装 箱式 动力电池 单元 及其 架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及其系统架构;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包括集装箱箱体和电池系统,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每个电池子系统的电芯均相同,每个电池子系统的电池包均相同,每个电池子系统的电池成组方式均相同;每个电池子系统均设有电池管理系统;集装箱箱体上设有快速连接器。本发明中电池均衡性高,有利于电池寿命的延长;系统冗余性高;接口连接器配置参数小,尺寸小,经济性高;可组成不同的电力系统构架,使用更加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及其系统架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电池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船舶储能及动力。由于船舶用电量大,特别是纯电池动力船舶,需配置的锂电池容量通常为MWh级别,结合安全性的考虑,船舶锂电池系统通常由多个电池模块/电池包串联和并联组成。锂电池组在船上的布置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安装于船体内的电池舱中,需在码头对电池系统进行充电;另一种是集成于一个集装箱内,可在码头对集装箱进行更换,实现船舶的换电,载有电池系统的集装箱可通过公路运输至充电场站进行充电。
与电动汽车类似,锂电池充电的时长是制约纯电池动力船舶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以营运效率为主要盈利指标的运输船舶。因此,船舶换电运营模式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尚未有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取得中国船级社的认证。但是锂电池作为船舶主电源及推进电源已在内河游船中有所应用。目前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动力电池集装箱采用电缆固定连接的形式与船舶电网相连,接口电流越大,所需电缆规格及数量越多。无法频繁操作众多电缆的连接与断开,因此,该种类型的电池单元仅适用于固定安装于船舶的应用场景,无法满足换电运营船舶的使用要求。
2、考虑到运营的经济性,单个集装箱的电量越高,则运营的经济性越好。而电量越高,接口电流越大。一个标准的20尺集装箱,如考虑内部设置环境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及辅助系统等设备,基于目前已取得中国船级社的船用电池包产品,满足中国船级社的布置要求,大约可搭载的电量约为1500kWh~2000kWh。采用直流接口进行电量输出,按照船舶负载的用电特性,接口电流大约在千安培级别。通常船用大电流连接器多为交流电制,而电动汽车常用的直流连接器通常在200A或250A,因此为该级别直流接口配置快速连接器较为困难,市面上很难找到可选型的成熟产品。
3、1500kWh容量的电池组,其电池管理系统管理难度大,均衡效果差,对锂电池的寿命不利。
4、采用单电池系统的集装箱式电池动力单元,当出现电池系统单个故障时,将导致整个集装箱电池系统无法运行,系统冗余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及其系统架构。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其包括集装箱箱体和设于集装箱箱体内的电池系统,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子系统,每个电池子系统的电芯均相同,每个电池子系统的电池包均相同,每个电池子系统的电池成组方式均相同;每个电池子系统均设有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用于对各个电池子系统进行独立控制;集装箱箱体上设有快速连接器。
一种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系统架构,其包括若干如前所述的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所述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系统架构还包括直流配电板,直流配电板上设有直流母排,直流母排上连接有用于和船用多系统集装箱式动力电池单元连接的DC/DC斩波模块;直流母排上还连接有逆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未经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34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水蒸气收集和电离的可控柔性飞艇
- 下一篇:一种钢带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