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指纹抗菌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0681.0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赵祖珍;吴梓荣;方春晖;黄曼婷;王红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5/14 | 分类号: | C09D5/14;C09D133/04;C03C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海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9 | 代理人: | 王庆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 抗菌 玻璃 | ||
本发明涉及抗菌玻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指纹抗菌玻璃。一种防指纹抗菌玻璃,包括玻璃原片及涂覆于玻璃原片上表面的防指纹抗菌层,防指纹抗菌层由抗菌组合物涂布而成,抗菌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2‑10%、甲苯60‑80%、二氯甲烷10‑30%、氟化载银碳纳米角乙醇分散液1‑8%。氟化载银碳纳米角乙醇分散液在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角的基础上制备得到,具有抗菌、防污、防指纹的效果,抗菌效果达到99%以上。本发明抗菌玻璃通过溶剂挥发诱导抗菌纳米粒子自组装及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具有优异的防指纹效果,抗菌性能突出,可以有效抑制表面细菌的滋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玻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指纹抗菌玻璃。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卫生日益重视。随着触摸互动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户与触摸设备的屏幕接触更加频繁,可能更大程度的引起细菌、真菌、病毒等在用户之前的传播,抗菌保护材料及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相关应用终端商开始在触控产品最外层导入抗菌防霉功能的盖板或玻璃制品。
抗菌玻璃称绿色玻璃,是一种新型生态功能材料,利用添加无机抗菌剂抑制和杀死细菌,从而使传统玻璃产品增添高新技术含量。抗菌玻璃既保持了玻璃材料自身具有的透明、洁净、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又增加了杀灭和抑制病菌的新功能,是新材料科学与微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
目前制作具有抗菌功能的玻璃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玻璃上镀制具有抗菌功能的膜层;第二种是使用离子交换法,将具有抗菌功能的金属离子加入熔融硝酸钾中再将玻璃放入此混合溶液中从而植入玻璃的两侧表面。抗菌镀膜制程方法简单且玻璃呈透明色,但抗菌膜层有被刮擦与磨损的风险,使玻璃表面裸露出无抗菌效果的部分,降低抗菌效用的能力;而采用离子交换方法,抗菌离子被植入玻璃表面,可长久性的有效抗菌,但是制备过程中玻璃结构中引入抗菌离子,会引起玻璃本身强度降低,在温度、湿度及光照等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存在变色现象等问题。
因此研制一种性能优异的抗菌玻璃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指纹抗菌玻璃,将抗菌组合物涂布于玻璃原片表面使抗菌玻璃具有优异的抗菌力且抗菌组合物涂布于玻璃表面后不易分化脱落,且通过添加氟化载银碳纳米角乙醇分散液使抗菌玻璃具有防指纹的特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指纹抗菌玻璃,包括玻璃原片及涂覆于玻璃原片上表面的防指纹抗菌涂层,防指纹抗菌涂层由抗菌组合物涂布而成,抗菌组合物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2-10%、甲苯60-80%、二氯甲烷10-30%、氟化载银碳纳米角乙醇分散液1-8%。
进一步的,氟化载银碳纳米角乙醇分散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1)将碳纳米角分散到酸溶液中,加热回流并洗涤干燥后得到羧基化的碳纳米角;
(2)将羧基化的碳纳米角分散于甲醇中,然后加入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在室温下搅拌后,继续加热搅拌,清洗、干燥后得到氟化的单壁碳纳米角;
(3)将氟化的单壁碳纳米角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待其完全溶解,配置成氟化的单壁碳纳米角分散液;向氟化的单壁碳纳米角分散液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在搅拌条件下向氟化的单壁碳纳米角分散液中滴定硝酸银溶液,滴定完成后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液;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溶液放入紫外灯下照射后得到碳纳米角载纳米银溶液,收集沉淀物并清洗干燥得到氟化载银碳纳米角;
(5)氟化载银碳纳米角分散到乙醇中得到氟化载银碳纳米角乙醇分散液。
优选的,碳纳米角为单壁碳纳米角。
进一步的,选用碳纳米角质量100g,酸溶液含量150ml,加热温度为120℃,回流时间为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秋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0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浮动气缸
- 下一篇:一种多路电压输出型传感器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