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芯片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0742.3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明;郑金桥;李帅;刘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L83/05;C08L83/04;C08K9/06;C08K9/04;C08K7/18;C09K5/14;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姜春咸;冯建基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芯片 组件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导热硅脂,其由不包括溶剂的多种原料组分均匀混合而成,所述原料组分包括:基础硅油,1质量份至50质量份;导热填料,60质量份至98质量份;硅油交联剂,0.02质量份至1质量份。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导热硅脂的制备方法、芯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导热界面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芯片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如通信产品)中,可用散热器为芯片散热,为了使芯片发出的热量顺利传递到散热器中,可在芯片与散热器的接触界面间设置由导热界面材料(如导热硅脂)形成的导热层。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5G通信技术的发展),芯片功耗大幅度提高,尺寸变大,热流密度增大,且芯片的封装方式也从2D(二维)发展为2.5D甚至3D(三维),或从带lid(有封装)芯片逐渐发展到裸die(无封装)芯片。随着以上变化,芯片的warpage(翘曲)等变形越来越严重。
随着芯片热流密度和变形的增大,对其使用的导热界面材料的热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芯片组件。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热硅脂,其由不包括溶剂的多种原料组分均匀混合而成,所述原料组分包括:
基础硅油,1质量份至50质量份;
导热填料,60质量份至98质量份;
硅油交联剂,0.02质量份至1质量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硅油交联剂包括含氢硅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含氢硅油中氢的质量百分含量在0.05%至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料组分还包括:
催化剂,0.01质量份至0.5质量份;
抑制剂,0.001质量份至0.5质量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催化剂包括氯铂酸;
所述抑制剂包括炔醇、多乙烯基硅油、马来酸酯、有机胺、重金属离子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填料包括:
第一粒径的球型金属颗粒,其在所述导热填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在40%至60%,所述第一粒径在5μm至30μm;
第二粒径的球型金属颗粒,其在所述导热填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在20%至30%,所述第一粒径在1μm至4μm;
第三粒径的球型氧化锌颗粒,其在所述导热填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在10%至30%,所述第一粒径在0.1μm至0.5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球型金属颗粒包括球型铝颗粒、球型银颗粒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硅油包括二甲基硅油、苯甲基硅油、乙烯基硅油、氨基硅油、甲基长链烷基硅油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础硅油的粘度在30cps至2000cps。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热硅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导热硅脂的所有原料组分混合均匀,获得导热硅脂;其中,所述导热硅脂的原料组分包括:
基础硅油,1质量份至50质量份;
导热填料,60质量份至98质量份;
硅油交联剂,0.02质量份至1质量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填料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0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