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GSH和酯酶肿瘤微环境双响应的靶向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2382.0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1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康洋;何丹妮;张铷和;郑晓明;徐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47/24;A61K47/32;A61K47/22;A61K47/34;A61K31/198;A61K31/337;A61K31/4745;A61K31/519;A61K31/70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1 | 代理人: | 欧志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gsh 肿瘤 环境 双响 靶向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具有GSH和酯酶肿瘤微环境双响应的靶向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靶向纳米粒含有载药基材和稳定剂;所述靶向纳米粒具有核壳结构,所述载药基材为核,所述稳定剂为壳,其中,所述载药基材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式。本发明的靶向纳米粒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纳米靶向递药系统以可控释放治癌药物,从而高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以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GSH和酯酶肿瘤微环境双响应的靶向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组织与人体正常组织在物理结构、化学性质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具有生物特异性,在人体内会形成异于正常组织的微环境,如,肿瘤细胞内具有较高的谷胱甘肽(GSH)浓度:肿瘤细胞内的浓度约为2mM~20mM,是正常细胞的500到1000倍。此外,在正常的人体组织中,pH值约为7.4;而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呈微酸性,pH值可低至6.5左右。并且在肿瘤细胞的不同阶段,其内涵体/溶酶体所具的pH值亦不相同:早期肿瘤细胞中内涵体及溶酶体的pH值约为6.0,晚期pH值则约为5.0。
利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高GSH浓度及低pH值的特性,人们设计了许多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及刺激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理想情况下,刺激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进入体内后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靶向聚集在肿瘤组织形成的特殊微环境中,并且释放出负载的药物,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达到肿瘤抑制的效能,而对正常组织不产生影响。但目前的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存在稳定性较差、释放效能低、具有毒副作用等缺点。
因此,选择更为合适的载药体系进行肿瘤药物的递送,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GSH和酯酶肿瘤微环境双响应的靶向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刺激相应型纳米载体存在稳定性较差、释放效能低且具有毒副作用等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GSH和酯酶肿瘤微环境双响应的靶向纳米粒,所述靶向纳米粒含有载药基材和稳定剂;所述靶向纳米粒具有核壳结构,所述载药基材为核,所述稳定剂为壳;
其中,所述载药基材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式:
x=2~20,n=5~1000。
可选地,所述靶向纳米粒还含有药物;所述药物包埋于所述核内。
可选地,所述药物包括多西他赛类、紫杉醇类、喜树碱、甲氨蝶呤、阿霉素、L-天门冬氨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药物占所述靶向纳米粒的量为3.0wt%~15.0wt%;
和/或,所述稳定剂为所述载料基的5wt%~20wt%。
可选地,所述载药基材由二(巯基乙酸)脂肪二酯和氧化剂经氧化聚合反应获得。
可选地,所述二(巯基乙酸)脂肪二酯包括二(巯基乙酸)乙二酯、二(巯基乙酸)-1,3-丙二酯、二(巯基乙酸)-1,4-丁二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氧化剂包括二甲基亚砜、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稳定剂包括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二(巯基乙酸)脂肪二酯与所述氧化剂投料的摩尔比为5~20:1;
和/或,所述氧化聚合反应的时间为6h~12h。
相应地,一种具有GSH和酯酶肿瘤微环境双响应的靶向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载药基材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第一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3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