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3518.X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9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邹英;韩赟;朱国森;滕华湘;邱木生;阳锋;刘华赛;谢春乾;姜英花;李飞;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6;C22C38/42;C22C38/44;C22C38/48;C22C38/50;C22C38/54;C22C38/58;C21D8/02;C22C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瑞琳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塑性 镀锌 锰钢 薄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包含:C 0.15~0.35%、Mn 2.8~5.5%、Al 0.8~1.6%、Si 0~1.2%、Nb 0.02~0.06%、Cu 0~0.01%、Ni 0~0.01%、Cr 0~0.005%、Mo0~0.005%、Ti 0~0.002%、B 0~0.0005%、P 0~0.01%、S 0~0.005%、N 0~0.008%,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提供的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的制备方法成本低且效率高,所获得的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强塑性高、无屈服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强钢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的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需求已刻不容缓。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汽车车身材料仍将以钢铁为主。因此,不断提高薄规格高强钢在车身上的应用比例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应用于车身上的高强钢通常是以双相(Dual phase,DP)钢为代表的第一代高强钢。而以孪晶诱发塑性(Twin induced plasticity,TWIP)钢为代表的第二代高强钢,因其较高的材料成本和制造难度并未得到普及。如今,汽车用高强钢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其中的中锰钢则是得到较多关注和研究的代表钢种。
然而,高强塑性中锰钢薄板在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上却进展缓慢。这是因为,在中锰钢薄板的生产和应用上都存在瓶颈问题。首先,中锰钢中较高的Mn含量(5~12%)会增加钢的淬透性,这将导致中锰钢热轧板的显微组织为硬度极大的单一马氏体,无法实现大压缩比的冷轧减薄工序;其次,冷轧中锰钢在退火过程中发生充分再结晶,形成细小的等轴状铁素体和亚稳奥氏体,这种组织结构易导致钢板的拉伸变形曲线出现较长的屈服平台,会严重影响钢板的冲压质量
中国专利申请201810102864.2、201810455858.5和201610455155.3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对中锰钢热轧板进行罩式软化退火以减小冷轧难度,然而这种处理无疑增加了工业生产流程和制造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201810968412.2公开了一种1000MPa级低锰双配分冷轧薄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对冷轧中锰钢进行两次临界区退火来得到板条状的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以消除拉伸变形的屈服平台。然而这种技术方案同样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及其制备方法,在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获得强塑性高、无屈服平台的中锰钢薄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的制备方法成本低且效率高,所获得的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强塑性高、无屈服平台。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包含:C 0.15~0.35%、Mn 2.8~5.5%、Al 0.8~1.6%、Si 0~1.2%、Nb 0.02~0.06%、Cu 0~0.01%、Ni 0~0.01%、Cr 0~0.005%、Mo0~0.005%、Ti 0~0.002%、B 0~0.0005%、P 0~0.01%、S 0~0.005%、N 0~0.008%,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的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强塑性热基镀锌中锰钢薄板包含:C 0.20~0.30%、Mn 4.0~5.0%、Al 0.9~1.2%、Si 0.42~0.6%、Nb 0.04~0.06%、P 0.005~0.01%、S 0.001~0.00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35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空内电加热喷淋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工业锅炉尾气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