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前起落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6448.3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1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闯;刘志伟;王少宁;杨昌坤;王岩;宁丁丁;和文昭;王德华;赵锤;赵新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22 | 分类号: | B64C25/22;B64C25/26;B64C25/36;B64C25/50;B64C2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王志东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起落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飞机前起落架,包括:缓冲支柱,缓冲支柱的顶端连接于飞机机身接头,缓冲支柱的底端连接于前机轮,前机轮为双排轮结构,每排轮均能够独立自转;转弯作动筒,为推挽式双作动筒,连接于缓冲支柱的中段;收放作动筒,收放作动筒的一端连接于缓冲支柱的顶端;斜支柱,连接于收放作动筒的另一端和缓冲支柱的中段之间;上位锁,通过螺栓连接于飞机机身接头,用于将收起状态的前起落架锁住。本发明所述飞机前起落架能够有效降低转弯需求力矩,增加输出转弯力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飞机起飞着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前起落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飞机的前起落架存在着联动双轮转弯需求力矩太大;转弯角度过小;转弯机构技术欠佳,在地面原地转弯输出转弯力矩不足等问题。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755404.6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轻型飞机前起落架,包括连接组件(2)、支撑组件、轮叉(7)、轮轴(8)和轮胎(9),所述轮胎(9)安装于轮轴(8)上,所述轮叉(7)与所述轮轴(8)相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外筒(4)和内筒(5),所述内筒(5)安装于所述外筒(4)内并可在所述外筒(4)内沿自身中心线自由转动,所述内筒(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轮叉(7),所述连接组件(2)用于将所述外筒(4)安装于飞机的机身上,所述轻型飞机前起落架还包括转向组件(1)和减震组件(3),所述转向组件(1)和减震组件(3)分别安装于远离所述轮叉(7)所述内筒(5)的一端处,所述转向组件(1)包括摇臂(11)和摇臂控制杆(12),所述摇臂(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内筒(5),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摇臂控制杆(12),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减震锁具卡盘(31)、减震锁具(32)和减震绳(33),所述减震锁具卡盘(31)固定于所述内筒(5)上,所述减震锁具(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减震锁具卡盘(31),所述减震绳(33)连接于所述减震锁具(32)。
上述现有技术即存在着前起落架转弯需求力矩过大,转弯角度过小,转弯机构输出转弯力矩不足等技术问题,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前起落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机前起落架。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机前起落架,包括:
缓冲支柱,缓冲支柱的顶端连接于飞机机身接头,缓冲支柱的底端连接于前机轮,前机轮为双排轮结构,每排轮均能够独立自转;
转弯作动筒,为推挽式双作动筒,连接于缓冲支柱的中段;
收放作动筒,收放作动筒的一端连接于缓冲支柱的顶端;
斜支柱,连接于收放作动筒的另一端和缓冲支柱的中段之间;
上位锁,通过螺栓连接于飞机机身接头,用于将收起状态的前起落架锁住。
进一步地,缓冲支柱包括外筒、活塞杆、杆头、密封组件、转弯卡箍、柱塞和防扭臂,外筒套设在活塞杆上并能够相对于活塞杆上下移动,外筒的上端设有与飞机机身接头连接的轴颈,转弯卡箍套设在外筒的外壁上并能够相对于外筒转动,杆头固定套设在活塞杆的底端,密封组件设置在外筒和活塞杆之间,防扭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转弯卡箍和杆头,柱塞设置在外筒内。
进一步地,转弯作动筒包括转弯作动筒外筒、转弯作动筒活塞、导向套、密封圈,转弯作动筒活塞通过密封圈配合于转弯作动筒外筒,导向套固定设置在转弯作动筒外筒上。
进一步地,收放作动筒包括收放作动筒外筒、收放作动筒活塞、收放作动筒活塞杆、可卸头和胶圈,收放作动筒活塞固定设置在收放作动筒活塞杆的一端,收放作动筒活塞配合于收放作动筒外筒的内腔,胶圈设在收放作动筒活塞和收放作动筒外筒的内腔之间,可卸头固定设置在收放作动筒外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摩高科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6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