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2484.0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8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萌萌;郭万军;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67D7/76 | 分类号: | B67D7/76;B67D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许小莉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泡 润滑油 输送 系统 | ||
1.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油箱(1)、变径管路(2)、第一排气管(3)、除泡装置(4)、输油管(5)、油泵(6);所述油箱(1)、变径管路(2)、除泡装置(4)、油泵(6)在润滑油输送方向上通过输油管(5)依次连接,所述除泡装置(4)包括油气分离腔外壁(401)、油气分离腔内壁(402)、上盖(403)、第二排气管(404)、缓冲罐(405)、排气阀(406)、润滑油进口(407)、润滑油出口(408);所述油气分离腔内壁(402)嵌套在油气分离腔外壁(401)的内部,形成上部为中空圆柱、下部为中空圆锥的腔体结构;所述上盖(403)设在油气分离腔外壁(401)与油气分离腔内壁(402)形成的中空圆柱上底面,用于封闭油气分离腔外壁与油气分离腔内壁间构成的套筒;所述第二排气管(404)居中垂直设在中空圆锥腔的底部,其下端与油气分离腔内壁(402)的底部相连;所述缓冲罐(405)设在第二排气管(404)的顶端,与第二排气管(404)连通;所述排气阀(406)安装在缓冲罐(405)上部;所述润滑油进口(407)设在中空圆柱腔体的外部一侧,沿油气分离腔外壁(401)的切向设计;所述润滑油出口(408)设置在中空圆锥腔的底部的油气分离腔外壁(401)上,与输油管(5)接通;所述第一排气管(3)由竖直管段与水平管段组成,竖直管段顶端与水平管段首端相连,竖直管段底端与变径管路(2)末端相连,水平管段末端与缓冲罐(40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管路(2)为一段在润滑油流动方向上管径均匀变小的管路,所述变径管路的最大管径与最小管径之比在4:3与3: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管路(2)与第一排气管(3)交接处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孔径小于第一排气管管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3)高度不低于油箱(1)内润滑油的最高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3)垂直管段的管径大于变径管路(2)的最大管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405)高度高于油箱(1)高度至少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404)至少设有一个管径突增部,使得管径突增部位以上管径大于以下管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内壁(402)下部设有排气孔与第二排气管(404)连通,排气孔孔径小于第二排气管(404)管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内壁(402)高度至少为油气分离腔外壁(401)高度的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除气泡润滑油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内壁(402)上底面直径与油气分离腔外壁(401)上底面直径之比至少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24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