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复合发热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18285.0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德刚;孙伟;周甫;肖邦志;沈继胜;朱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5/28;C09K5/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张继巍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复合 发热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炉复合发热剂及制备方法,转炉复合发热剂的原料包括补热剂、调节剂、催化剂、增重剂、增热剂及结合剂,各组份的质量百分比为:补热剂50~60%、调节剂10~15%、催化剂1~3%、增重剂10~20%、增热剂5~10%、结合剂2~4%。通过转炉复合发热剂组份原材料及其质量百分比的优化,使其具备吹氧燃烧稳定、补热效率高、成本低廉、制备方便等特点,最终达到转炉大废钢比高效低成本冶炼目的。通过制备方法中工艺参数的优化,保证发热剂压制球的质量可靠性与炉内补热效果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炉复合发热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钢铁业的快速发展,铁矿石消耗急剧上升,导致国内铁矿石资源日益紧张与大量铁矿石进口,矿石价格节节攀升,严重制约了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同时,高污染、高能耗的高炉炼铁也不利于国家低碳绿色发展战略,制约了高炉炼铁产能的释放与进一步提升。对于钢铁联合企业,如何降低转炉铁水比、提高废钢比成为企业低碳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由于转炉废钢比的增加,意味着入炉铁水量及其带入的物理热、化学热的降低,将导致转炉炼钢热量不足,为保证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可采取添加发热剂或过度吹氧升温进行热量补充;由于过度吹氧将导致钢水过氧化、钢铁料消耗和合金消耗上升,不仅影响钢水质量,而且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为克服上述不足,通常采取添加发热剂进行转炉热量补偿。
目前转炉发热剂有碳质发热剂、硅质发热剂、铝质发热剂等,不同发热剂的加入对转炉炼钢的影响也各部一样。其中,碳质发热剂不增加渣量,但由于比重轻,易被转炉风机高速气流抽走,造成发热效果差,并且在铁水[Si]低的情况下,化渣能力差;硅质发热剂的发热量较高,生成的产物为酸性氧化物,为了确保炉渣碱度,必须补加足够的碱性氧化物,造成渣量增加,热量损耗增加,削弱了硅质发热剂发热能力。铝质发热剂发热能力大,生成的产物为中性氧化铝,对转炉炉衬的影响不太大,但发热剂价格高,炼钢生产成本急剧增加。
针对上述不足,国内学者从提高转炉补热效率、降低发热剂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角度,发明了系列转炉炼钢用发热剂。
中国专利“吴光亮、王哲,一种炼钢用碳铁发热及及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授权公告号CN1212407C”公开了一种由含碳材料、添加剂、稳定剂、比重调节剂、粘结剂组成的铁碳发热剂,其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添加剂0~10%,稳定剂0~15%,比重调节剂1~20%,粘结剂2~16%,余量为含碳材料。其中,含碳材料选自焦炭、煤、石墨、沥青、石油焦、电极粉中的一种,添加剂选自金属铝、硅、钙中的一种,稳定剂选自碳化硅、硅铁、硅钙合金、石灰石、白云石中的一种,比重调节剂选自铁粒、铁渣粒、氧化铁皮、铁屑中的一种,粘结剂选自水玻璃、数值、沥青、塘渣、纸浆、水中的一种。该发热剂为一定形状的固体颗粒,比重为3.5~4.5g/cm3,当发热剂加入到转炉后,在炼钢温度下,碳铁发热剂粉化,并在强大的氧气流作用下,充分氧化燃烧,生成一氧化物或二氧化物延期及其渣相,同时放出热量,被废钢或钢水吸收,达到熔化废钢或升温钢水的目的;该发热剂的主要发热元素为碳,生成物主要为延期,渣量少,不会对转炉炉衬造成不利影响,并减少金属损失;其加入方式可以随废钢一起加入到转炉,也可防止在高位料仓在炼钢过程中分批加入,不需改变现行工艺;发热剂中添加了延缓碳反应的抑制添加剂,且颗粒状成品加入到炉内后不会造成发热剂的局部堆积,也避免了炉内局部反应强度过大造成的喷溅隐患。通过在100吨转炉应用,加入3Kg/t钢,可是铁水单耗达到850Kg/t钢,相同铁水条件下增加钢产量10~15%;与硅质发热剂相比,石灰消耗降低3~5Kg/t钢。由专利文件公开的内容可见,专利未能对添加剂、稳定剂的积极效果进行阐述,同时其添加量变化范围大,甚至可以不添加,但公开的添加剂为高热值的金属铝、硅、钙,公开的稳定剂为高热值的合金材料、碳化硅以及高碱性吸热分解的石灰石、白云石组成,因而,其添加剂、稳定剂控制不当,将严重影响发热剂的化学热、补热效果与渣的碱度。这可能也是目前未见到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8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