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匀光的自适应光束整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8354.8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大杰;范薇;程贺;杜彤耀;邢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适应 光束 整形 装置 | ||
一种用于匀光的自适应光束整形装置,该装置的构成包括半波片、起偏器、光敏响应器、检偏器。主要是入射光照射光敏响应器的光导层后,由于光导层电阻随照射的光敏光光强增大而减小,并且与液晶材料呈串联结构、两者总电压保持不变,液晶材料呈现与入射光强度分布对应的折射率变化,从而使入射光的偏振态分布也呈现相应的变化。当通过检偏器后,出射光的强度分布便呈现均匀分布。本发明具有使用简单、无需编程控制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光束强度分布调控,特别是一种用于匀光的自适应光束整形装置,其优点是使用简单、无需编程控制。
背景技术
光束整形技术已在激光加工、空间光通信、激光聚变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光束整形单元,作为一种光场调控器件,已成为相关激光系统的核心元件。从技术手段方面,目前主要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两大类。
被动型光束整形技术的特点是,光束整形元件设计制备完成后,该元件的光学调制量不可更改,目前主要有软边光阑、二元面板、微透镜阵列、CPP相位板、DPP相位板等。主动型光束整形技术的特点是,整形元件的光学调制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实时调整,通常具备可编程控制的功能,目前主要有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变形镜、数字微镜器件、MEMS器件等。
所以主动型技术与被动型相比,在实时性、灵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主动型元件光学调制量的调整,需要通过接收外部信号实现,因此该类型元件通常需要与外部控制器相连接,目前主要通过PC机连接,增加了系统复杂度;(2)当需要实现预设的光束强度分布,比如均匀分布时,需要对主动型元件的透过率分布进行编程控制,通过设计与光学系统相对应的反馈控制算法,实现激光光强分布的均匀化输出,因此该实现过程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光束整形技术系统复杂、控制过程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匀光的自适应光束整形装置,该装置与现有的光束整形技术相比,具有使用简单、无需编程控制等优点,可用于激光加工、空间光通信、激光聚变等领域。
本发明的主要思想:
一种用于匀光的自适应光束整形装置,主要是通过选择对入射光波长具有光电导响应的光敏材料,并使光敏材料与液晶材料组成光敏响应器,由于光敏材料的电阻随入射光光强增大而减小,并且与液晶材料呈串联结构、两者总电压保持不变,因此液晶材料层呈现与入射光强度分布完全对应的电压分布。当通过后续的检偏器以后,该装置的透过率呈现与入射光强分布完全对应的分布,且强区的透过率低、弱区的透过率强,因此最终可使出射光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匀光的自适应光束整形装置,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半波片、起偏器、光敏响应器和检偏器,所述的光敏响应器的结构沿入射光入射方向依次是第一基板、第一透明导电膜、光敏材料、液晶材料、第二透明导电膜和第二基板,所述的第一透明导电膜和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连接一台交流电源,所述的光敏材料的电导率随入射光光强的增大而增大,所述的液晶材料的折射率随入射光光强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的光敏材料的厚度为10um-500um。
所述的液晶材料的厚度为10um-100um。
所述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大小有效值可调范围为5V-50V,驱动频率可调范围为10Hz-1000Hz。
与现有的光束整形元件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不仅具有主动性,能适应不同光强分布的入射光,而且无需连接外部控制器,具有使用简单、无需编程控制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用于匀光的自适应光束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光敏响应器(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8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