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20142.3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0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亮;姚智丰;姚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长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282;H01B7/295;H01B11/06;H01B13/14;H01B13/16 |
代理公司: | 中山颖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7 | 代理人: | 钟作亮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耐磨 通信 电缆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包括导线本体(1)、支撑架(2)以及护套(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呈圆柱形且内部镂空状,所述的支撑架(2)嵌入连接在护套(3)中心轴线上并与护套(3)平行,所述的导线本体(1)嵌入连接在支撑架(2)外壁与护套(3)内壁之间,所述的导线本体(1)与支撑架(2)之间固定填充有阻燃层(4),所述的支撑架(2)两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口(5),所述的护套(3)两端固定开设有与连接口(5)密封连接的透气口(6),支撑架(2)沿着护套(3)中心轴线插入,然后通过粘黏剂将支撑架(2)两端的连接口(5)与护套(3)的透气口(6)密封连接,所述的连接口(5)以及透气口(6)的圆心在垂直方向上为同一点,所述的连接口(5)的直径小于透气口(6)的直径,所述导线本体(1)的外形为圆形,所述的导线本体(1)包括四根导体(7)且每根导体(7)由内到外依次包裹有绝缘层(8)、屏蔽层(9)、编织层(10)以及第一耐磨层(11),所述的透气口(6)固定连接有防水透气膜(12),所述的防水透气膜(12)的外表面弧度与护套(3)弧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采用TIF700导热硅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内壁固定喷涂有防水涂层(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3)外层由外至内包括第二耐磨层(14)、防氧化层(15)以及防水层(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的导体(7)由3条铜线绞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透气膜(12)防水等级达到五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8)厚度为2mm-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层(4)为高耐热勃姆石阻燃剂。
9.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阻燃型耐磨通信电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导体(7)制备1:3股铜单线束利用绞线机绞合成导体(7)备用,总共 制备四根导体(7);
S2、导体(7)制备2:将每根导体(7)通过包带机包裹上绝缘层(8)以及屏蔽层(9),然后利用编织机进行镀银铜编织,最后通过包带机将第一耐磨层(11)包裹在编织层(10)上面,放置备用;
S3、支撑架(2)制备:通过压塑机将TIF700导热硅胶压塑成圆筒形,内部镂空,两端垂直升起两个小型圆筒,且小型圆筒内部与TIF700导热硅胶内部连通;
S4、支撑架(2)与护套(3)装配:将支撑架(2)沿着护套(3)中心轴线插入,然后通过粘黏剂将支撑架(2)两端的连接口(5)与护套(3)的透气口(6)密封连接;
S5、导体(7)的装配:将四根导体(7)均匀插入在支撑架(2)外壁与护套(3)内壁之间,且之间留有空隙;
S6、阻燃层(4)的装配:将阻燃层(4)填充进入在四个导体(7)与支撑架(2)之间,且四个导体(7)之间均通过阻燃层(4)隔开;
S7、喷涂:将步骤6中的成型品进行外表面的喷涂,依次喷涂防水层(16)、防氧化层(15)以及第二耐磨层(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长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长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01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粉料防堵气力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网典型振荡模式的识别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