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单晶硅的拉晶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8621.X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姜益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益群 |
主分类号: | C30B15/20 | 分类号: | C30B15/20;C30B2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颜果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单晶硅 拉晶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单晶硅的拉晶炉,属于单晶硅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炉体、设置在炉体内的坩埚和加热器,炉体内设有梯度测温装置,炉体的底部设有温度测试仪;加热器设置在坩埚的外围,包括间隔一定距离上下布置的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的发热区高度为坩埚高度的1/4至1/2,且上加热器与下加热器的加热区之间间隔为50mm至坩埚高度的1/3。实现了坩埚内熔体的温度梯度和坩埚底部的温度的精准控制,从而获得了低缺陷密度低COP的高品质硅单晶,以及各类半导体硅器件对单晶氧含量的要求,并且硅单晶的品质的稳定性、一致性也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半导体硅单晶的晶体生长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晶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半导体单晶硅的拉晶炉。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半导体大直径拉晶主要采用超导磁场拉晶技术,3000-8000高斯的强磁场,极大地抑制了坩埚内的硅熔体的对流,熔体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晶体生长可以在0.5rpm左右的极低埚转下实现,硅中的氧含量可以降到12ppma以下,各类晶体缺陷、空位型缺陷密度COP也得到很好的控制,但低埚转带来的明显劣势如热场的不对称性引起的径向波动,熔体未充分搅拌引起的熔体温度、杂质浓度的不均匀,晶体缺陷检测会时常发现原生层错、热氧化诱生层错(OISF)等严重晶体缺陷,因此,无磁场、常规埚转下的氧含量和晶体缺陷控制技术的创新成为另一种选择。
研究表明,硅晶格中原生点缺陷的类型和密度与V/G(T)的比值有关,V为晶体生长速度,G(T)为跨过固液界面的温度梯度,通常情况下,V/G比有一个临界值,大于这个临界值,晶体生长成空位性缺陷,V/G比的比值越大空位型点缺陷的密度也就越大,小于这个临界值,晶体生长成间隙型缺陷,且V/G比的比值越低间隙型点缺陷密度也越大,一般情况下,晶体中心区域形成空位型缺陷,边缘区域形成间隙型缺陷,而在同一生长界面上,同时形成二种类型的点缺陷的晶体,在空位型和间隙型晶体的交界处很容易形成OISF环,OISF环是聚光灯下肉眼可见的大尺寸面缺陷,一旦形成将导致整片报废。
晶体生长首要条件是避免OISF环的形成,可以从二个方向上控制,一种是保持整个生长界面上V/G比尽可能的小,从而使整个生长界面都是间隙型缺陷,可以通过降低拉速的办法使得V很小,一种完美晶体生长方法就是控制拉速很小,虽然OISF环消失了,晶体缺陷要求得到满足,但生长效率也很低,不具有性价比,不适合工业生产。另一个方向就是保持整个生长界面上V/G比尽可能的大,保证整个界面都是空位型缺陷,一般都会采取提高拉速和降低G(T)的办法,从而保持整个界面V/G比都大于临界值,提升拉速必须加大单晶的热传输,使单晶快速冷却下来,晶体的温度梯度相应增加,不仅有利于刚刚形成的大量空位型点缺陷通过滑移排出晶体外,同时也有效阻止了点缺陷的相互聚集形成更大尺寸的微缺陷。降低G(T)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熔体的温度梯度。
硅中间隙氧的行为不仅与间隙氧含量有关,而且与硅器件制造的热过程有关,氧沉淀及其诱生缺陷的密度及其尺寸大小,一方面有内吸杂的作用,另一方面,与器件尺寸相近的缺陷又严重影响器件的性能和成品率,所以,半导体硅单晶的间隙氧含量的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通常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益群,未经姜益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86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