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关节力矩电机模组及自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3231.1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4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跞;周长斌;许楠;陈宏伟;曹安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215 | 分类号: | H02K11/215;H02K7/10;H02K5/04;H02K5/10;G01R3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5 | 代理人: | 李艳霞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关节 力矩电机 模组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关节力矩电机模组及自检测方法,该电机模组包括:电机模块、制动器模块和编码器模块和电机轴。其中,电机轴通过轴承固定在电机壳体内,且电机模块、制动器模块和编码器模块均设置在电机壳体内部。电机轴位于电机模块的中心位置,且电机模块用于带动电机轴进行转动。制动器模块设置在电机模块的下位,且电机轴穿过制动器模块并与制动器模块连接,制动器模块用于控制电机轴的转动。编码器模块设置在制动器模块的下位,用于检测电机轴(4)的位置、速度信息。该电机模组集成度高,体积小巧,模块化设计使得安装和维修更加简单,且制动器密封效果好,避免发生粉尘污染内部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协作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关节力矩电机模组及自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协作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促使其核心部件模块化关节朝着高集成度、高精度、高安全性、轻量化、安装简单方便等方向发展,目前协作机器人的模块化关节基本都包括谐波减速机、电机、制动器、编码器、驱动器等元件,但其结构相对分散,多采用串级装配,零部件多,关节空间资源利用率低,导致关节质量体积大,特别是轴向长度较长;尽管有些企业已开始将编码器读头集成在驱动器上缩短关节尺寸,但其安装复杂,难度较高。
另外,目前模块化关节内部的制动器大多开始采用电磁制动器,这在制动作业时通常会产生粉尘,粉尘会对编码器和驱动器造成污染和短路。然而由于关节大多采用串级装配,目前关于密封,通常是在关节内部单独设置密封结构,但是这种解决方法往往增加了关节机械结构设计的复杂程度和体积,不利于模块化关节的高集成度和轻量化。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一种模块化、轻量化、制动效果好且密封效果好的电机模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关节力矩电机模组及自检测方法。该电机模组集成度高,模块化设计使得安装更加简单,体积小巧,制动效果好且制动器密封效果好,不会发生粉尘污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关节力矩电机模组,该电机模组包括:电机模块、制动器模块和编码器模块和电机轴,其中,电机轴通过轴承固定在电机壳体内,且电机模块、制动器模块和编码器模块均设置在电机壳体内部;电机轴位于电机模块的中心位置,且电机模块用于带动电机轴进行转动;制动器模块设置在电机模块的下位,且电机轴穿过制动器模块并与制动器模块连接,制动器模块用于控制电机轴的转动;编码器模块设置在制动器模块的下位,用于检测电机轴的位置、速度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电机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其中,第一壳体设置在电机模块外侧,并为电机模组提供安装位置;第二壳体设置在制动器模块外侧,并为制动器模块提供安装位置;第三壳体设置在编码器模块外侧,并为编码器模块提供安装位置;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电机模块包括: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其中,电机转子固定在电机轴上,电机定子固定在第一壳体内壁上,电机转子与电机定子之间具有转动空隙;电机转子与电机定子相互作用发生相对转动,并带动电机轴进行转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制动器模块包括:连接平键、制动器转子毂、电磁制动器,其中,连接平键设置在电机轴的键槽内,制动器转子毂通过连接平键与电机轴连接;电磁制动器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的内壁上,且电磁制动器与制动器转子毂连接配合,用于控制电机轴的转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编码器模块包括:编码器磁环镶件、编码器磁环、编码器读头和读头安装架,其中,编码器磁环镶件固定在电机轴上,且编码器磁环镶件位于制动器转子毂下方,用于限制制动器转子毂的轴向位移;编码器磁环固定在编码器磁环镶件上,编码器读头通过读头安装架固定安装在第三壳体上,编码器磁环与编码器读头共同作用,用于记录并输出电机轴的位置及速度信息。
进一步的,制动器模块和编码器模块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用于防止粉尘污染电机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新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32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