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控颗粒尺寸的连续流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4032.2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4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胡鸣;李昱岑;夏玲玲;李文博;储蔚;程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G01N1/28;G01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金属 有机 框架 材料 可控 颗粒 尺寸 连续流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控颗粒尺寸的连续流合成方法,属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连续合成领域。该方法为:利用颗粒尺寸和紫外‑可见分光数据中峰位的对应关系,使用已知尺寸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建立标准曲线。以标准曲线为工具,计算出所需尺寸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应的紫外‑可见分光数据中的峰位信息。合成中,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连续流合成为主,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连续测量当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紫外‑可见分光数据,对应标准曲线得到颗粒尺寸情况,达到实时监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颗粒尺寸目的。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扩展到多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满足尺寸控制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有机框架连续合成及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面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控颗粒尺寸的连续流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化学工业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被发掘出来。金属-有机框架(MOF)化合物凭借其优异的多孔特性,在气体吸附和催化领域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目前为止,MOF材料仍没有被大规模应用,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大规模的可控合成方法。连续流合成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化工技术,具有反应物传递距离短、混合速度快、反应条件均一、本质安全等特点,非常适用于MOF材料的大规模合成。
由于MOF材料的性能显著依赖其颗粒尺寸等特征,开发适用于MOF材料的颗粒尺寸可控的连续流合成方法很有必要。但是,当前的MOF材料的尺寸表征依赖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该类技术属于合成后的评价技术,无法在连续流合成的过程中对颗粒尺寸的演化进行原位的实时跟踪。由于每次合成均需要重新取样,再送到专门实验室进行检测,MOF材料的合成优化过程耗时极长(一次优化至少需要一周)且异常繁琐,导致连续流合成得到的MOF材料的尺寸均一性极差,可控合成异常困难。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连续流合成方法,能够实时监控反应器中的MOF材料的颗粒尺寸演化过程,并对颗粒尺寸进行控制,达到颗粒尺寸均一且在纳米到微米的尺寸范围内可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优化针对MOF材料合成中无法实时监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面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控颗粒尺寸的连续流合成方法,本发明操作简便,可实时监控MOF合成中的尺寸变化。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控颗粒尺寸的连续流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金属-有机框架颗粒的选取
选取有具体形貌的金属-有机框架颗粒作为目标产物;
所述具体形貌为:立方体,正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球形,片状正方形,片状三角形中的一种;
所述金属-有机框架颗粒为: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普鲁士蓝类晶体、HKUST-1、MOF-5、Cu-BTC、Cu-BDC、MIL-101(Fe)、MIL-101(Ti)或Cu-HHB;
所述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具体为ZIF-67 或ZIF-8;
所述普鲁士蓝类晶体的分子通式为AaMIbMIIc[MIII(CN)6]d·nH2O;其中,A为碱金属元素、氢离子或者铵根离子;MI、MII、MIII为相同或不同的过渡金属元素;a、b、c、d为[0,2]内的数值;n为[0,20]内的数值;所述碱金属元素为Li、Na、K、Rb或Cs;所述过渡金属元素为Fe、Co、Ni、Mn、Ti、Zn、Cr、Cu或In;
步骤2:标准曲线的建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4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