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1083骨架的预防狂犬病毒感染的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34388.6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32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升启;杨静;李蕾;龙晋蓉;桑野;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47 | 分类号: | C12N15/47;A61K39/205;A61P31/14;C12N15/85;C07K1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灏增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1083 骨架 预防 狂犬 病毒感染 疫苗 | ||
一种基于1083骨架的预防狂犬病毒感染的疫苗。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RNA疫苗,所述疫苗的活性成分为mRNA‑1902P,所述mRNA‑1902P包括依次连接的5’‑UTR、目的基因的mRNA和3’‑UTR和Poly A。小鼠经mRNA疫苗制剂肌肉免疫两次后,检测到血清中高效价中和保护性抗体的产生。攻毒实验后,mRNA‑1902P免疫小鼠体重基本维持攻毒前体重且呈略微上升趋势,实现全体免疫性保护,无一例死亡发生,充分证明mRNA‑1902P狂犬mRNA疫苗具备良好的免疫保护原性,对狂犬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酸疫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狂犬病毒感染的mRNA疫苗。
背景技术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毒可由所有哺乳动物携带(通常通过唾液),并通过咬伤或抓伤直接感染人类,病死率为100%。据调查,全球每年约59000人死于狂犬病,大多集中在亚洲和非洲,且我国属于狂犬病高发地区。狂犬病病毒是狂犬病的致病病原体,结构呈子弹状,由RNA基因组和5个结构蛋白G、N、P、M、L构成,其中狂犬病病毒借助G蛋白附着目的细胞,迅速进入外周细胞,在逆行轴突转运和跨突触扩散后,最终到达大脑。包膜病毒在神经细胞和神经运输囊泡中的运输躲避了适应性免疫的清除,因此狂犬病的有效免疫性防御必须拦截狂犬病毒阻止其造成神经感染。这就需要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体,立即中和狂犬病毒阻止其进入组织,因此G蛋白作为目标抗原被广泛用于狂犬病毒疫苗的开发。
传统的狂犬病预防性疫苗早期生产利用哺乳动物神经组织,之后更换为体外组织细胞和胚胎培养,产能低、造价高,造成疫苗短缺,无法体现疫苗的普适性。新型狂犬病毒疫苗类型包括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尽管临床前验证了疫苗良好的免疫保护原性,然而尚无一款疫苗被批准用于人类狂犬病的预防。mRNA疫苗通过直接免疫目的抗原的基因编码脚本,再由机体自身合成目的抗原蛋白,同时快速诱导产生中和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和细胞免疫应答。与传统疫苗和D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相比,mRNA疫苗制备方法简单、成本相对低廉、生产周期短、易实现量产与普及,且理论安全性高,适合狂犬病预防性疫苗的研制开发。
研发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狂犬病mRNA疫苗,不仅对狂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还能丰富我国的疫苗储备。mRNA疫苗的成功研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mRNA自身序列的优化,包括抗原编码区和抗原编码区以外的骨架部分。采用优化的骨架序列,可以实现狂犬病mRNA疫苗的快速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狂犬病毒感染的mRNA疫苗。
本发明提供一种mRNA疫苗,所述疫苗的活性成分为mRNA-1902P,所述mRNA-1902P包括依次连接的5’-UTR、目的基因的mRNA和3’-UTR和Poly A,所述5’-UTR的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1至46位中的T替换为U所得到的序列;所述3’-UTR的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1637至1762位中的T替换为U所得到的序列;所述Poly A的序列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1763至1882位中的T替换为U所得到的序列;所述目的基因的mRNA为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47至1636位中的T替换为U所得到的序列。
所述疫苗为用于预防狂犬病的mRNA疫苗。
所述mRNA的5’端连接有Cap结构。
所述mRNA的PolyA尾结构下游连接有识别位点序列。
上述疫苗在制备用于预防狂犬病毒感染的mRNA疫苗中的应用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mRNA疫苗快速研发的骨架代码,包括所述的5’-UTR、3’-UTR和Poly A。使用时,将目的基因的mRNA插入到所述骨架的5’-UTR、3’-UTR之间。
所述的骨架代码在如下任一中的应用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制备mRNA疫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43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