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组分的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6988.6 | 申请日: | 202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3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吴仕敏;江用文;袁海波;邓余良;滑金杰;杨艳芹;王近近;朱佳依;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9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叶绿素 及其 降解 产物 组分 分析 方法 | ||
一种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组分的分析方法,属于食品或植物品质成分分析检测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待测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提取;待测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LC‑MS分析;待测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相对定量分析。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样品预处理简单快速,且可同时提取溶解性不同的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组分(水溶性、脂溶性);(2)分析速度快,每个样品的LC‑MS分析时间仅需20分钟;(3)对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组分的检测覆盖度高,可实现对叶绿素降解通路中酶介导降解、非酶热降解途径上共19个组分的全面覆盖。总之,该方法简单、快速,且分析更为系统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或植物品质成分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组分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色泽是茶叶“色、香、味、形”品质属性的重要因子之一,是消费者最直接的视觉感知,美观光润的色泽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茶叶色泽包括干茶、汤色和叶底三方面。以绿茶为例,绿茶因其“三绿”的品质特点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包括茶汤绿、干茶绿、叶底绿。茶叶呈色物质包括叶绿素及其降解衍生产物、类胡萝卜素、黄酮类物质、茶色素(茶黄素、茶红色、茶褐素)等;因其溶解度不同,亦可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茶汤的呈色物质主要是水溶性色素,而干茶、叶底的主要呈色物质是脂溶性色素。其中,叶绿素是重要的呈色物质。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在叶绿素酶介导或非酶介导的热反应等条件触发下,可发生一系列转化(如异构化、脱镁化、脱植基化等),降解衍生出丰富多样、色泽各异的产物。
现有文献报道常用的茶叶中叶绿素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以及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涉及酸处理、皂化处理等复杂前处理,只能粗略测定叶绿素组分,灵敏度低。薄层色谱法耗时久,且组分间分离效果不佳。液相色谱法检测虽然可提高不同组分间的分离,但同样预处理复杂,耗时长。上述方法对叶绿素及其降解组分的检测覆盖度均有待提高,难以实现对叶绿素降解通路上多个衍生产物(水溶性、脂溶性)的同时提取和测定,且难以分离化学结构、性质接近的差向异构体。上述技术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对茶叶中叶绿素素组分详细表征及对其转变过程系统研究的需求。
基于此,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基于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醇(MeOH)/水(H2O)体系双相提取和UHPLC-q-Exactive技术的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组分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检测覆盖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的优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组分的分析方法。本发明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醇(MeOH)/水(H2O)的双相提取技术,结合双相混合策略,进行提取;采用UHPLC-q-Exactive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即可在20分钟内实现对茶叶中19种叶绿素及其降解、衍生产物的分离、检测(包括6对差向异构体);进一步通过相应内标校正,实现快速相对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检测覆盖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为不同茶叶的叶绿素组成分析、茶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组分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茶叶加工工艺对叶绿素降解的影响等研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的一种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组分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待测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提取
采用基于甲基叔丁基醚/甲醇/水的双相提取技术,结合双相混合策略,进行提取,并在提取过程中引入内标化合物;
2)待测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LC-MS分析
基于UHPLC-q-Exactive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采用优化后的色谱梯度洗脱条件,进行高分辨全扫描分析;
3)待测茶叶中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相对定量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69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