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9177.X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8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唐传核;朱雯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185 | 分类号: | A23L33/185;A23L33/1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胆固醇 作用 大豆蛋白 多糖 复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大豆蛋白与多糖加入水中,水化,得到混合溶液,冻干,得到粉末,将粉末微波加热,烘干处理,得到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本发明制备的糖基化大豆蛋白样品经完整的体外消化模型验证其胆固醇结合能力,胆固醇及胆酸盐结合能力均优于天然大豆蛋白,且能有效降低胆汁胶束溶解度,溶解度抑制率高达近45%,综合表现出较好的降胆固醇功效。该方法通过干热法与微波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提高了蛋白糖苷化程度,缩短了制备时间,抑制了美拉德反应副产物的生成,同时获得了具有较强降胆固醇功效的大豆蛋白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豆蛋白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脂血症(HLP)是一种由于脂肪转运或者代谢异常而导致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全身性代谢慢性疾病,是诱发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常见代谢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统计,全球每天有接近4000万人因高脂血症引发的血脑血管疾病死亡,在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因素中高脂血症占据首位。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他汀类、胆酸螯合剂、贝特类、烟酸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本身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且价格十分昂贵。因此,研发出安全无毒、经济适用的营养药物和功能性食品进行替代性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
而已有学者研究证明众多食物源蛋白质及多肽均具有包括降血脂在内的众多健康功效,且可作为功能性因子添加到各类食品中,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其中,大豆蛋白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及多种健康功效,在该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尽管大豆蛋白具有多种营养特性和功能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大豆蛋白分子量大,结构复杂,消化性较差且含有过敏原,因而限制了其深加工和进一步应用,因此需要对蛋白进行一定的改性处理以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其中糖基化改性是一种无需化学试剂、能耗低、反应温和且绿色的方法,参与反应的蛋白与多糖均为人体的能源物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且多糖链的引入还能够有效改善蛋白的如溶解度、乳化性、凝胶性等功能特性,因此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传统的糖基化制备方法包括干热法和湿热法,但均有一定的限制,近年来,微波、超声、超高压等技术已被引入到应用于辅助蛋白糖基化改性中。例如,中国申请专利CN 110353276 A和CN 111938135 A就分别通过微波辅助制备西瓜籽蛋白-葡萄糖及蛋清蛋白-葡聚糖接枝物。但是,专利中工艺较为复杂,涉及多种能量输入体系,耗时耗力、成本较高。此外,上述研究都是在湿热条件下在微波场中进行美拉德反应,但在微波场中干热条件下进行美拉德反应的有效性尚未报道,且并未涉及到对于美拉德产物功能特性的评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豆蛋白与多糖加入水中,分散均匀,得到分散液,调节分散液的pH为中性,水化,得到蛋白-多糖混合溶液;
(2)将步骤(1)所述蛋白-多糖混合溶液冻干,得到蛋白-多糖接枝物粉末,将所述蛋白-多糖接枝物粉末置于微波设备中进行微波加热处理,冷却至室温(25℃)以终止反应,得到加热后的粉末(经微波加热处理后的接枝物粉末);
(3)在置于恒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烘箱中将步骤(2)所述加热后的粉末升温进行烘干处理,得到所述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大豆蛋白为大豆分离蛋白;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多糖为大豆可溶性多糖、果胶中的一种以上。所述多糖还可以是其他酸性多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91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