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收运智慧管理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1256.4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1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卢军波;何伟;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4 | 分类号: | H04W4/024;H04W4/40;B65F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王宏松 |
地址: | 4009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智慧 管理 平台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垃圾收运智慧管理平台,包括安设在垃圾收运车上的用于对垃圾收运车位置进行定位的车载智能定位终端和安设在垃圾存放箱中用于感知垃圾存放箱是否溢满以及对垃圾存放箱进行位置定位的垃圾溢满定位终端,还包括智慧管理平台,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接收垃圾溢满定位终端发出的数据信息,对垃圾收运车进行路线规划,实现对垃圾的收运。本发明能够对溢满垃圾存放箱进行上报并为接收任务的垃圾收运车规划行进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收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收运智慧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进入加速发展期。“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突破60%,城市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垃圾产量的激增。目前传统的垃圾收运模式,需要环卫工每天隔两三小时巡逻一次检查垃圾桶是否装满,有时候垃圾桶已经装满,没有及时清理,造成垃圾苍蝇满天飞,导致周围居民投诉不断,有时候垃圾桶未装满却白跑一趟,不但浪费环卫工的时间同时垃圾收运车燃油费也会造成很大浪费,特别是遇上高温或者下雨等寒冷恶劣天气,更是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垃圾收运智慧管理平台。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收运智慧管理平台,包括安设在垃圾收运车上的用于对垃圾收运车位置进行定位的车载智能定位终端和安设在垃圾存放箱中用于感知垃圾存放箱是否溢满以及对垃圾存放箱进行位置定位的垃圾溢满定位终端,还包括智慧管理平台,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接收垃圾溢满定位终端发出的数据信息,对垃圾收运车进行路线规划,实现对垃圾的收运。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载智能定位终端包括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固定安装PCB板的PCB板固定安装座,PCB板固定安装座固定安装在PCB板上,在PCB板上设置有控制器、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定位模块和工作指示灯,控制器的无线数据传输端与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传输端相连,控制器的定位数据端与定位模块的定位数据端相连,控制器的指示灯控制端与指示灯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端相连,指示灯控制模块的指示工作端与工作指示灯相连,还包括在壳体正面设置有用于工作指示灯位于壳体的壳体指示灯孔,工作指示灯位于壳体指示灯孔内,当其车载智能定位终端正常工作时,工作指示灯发出绿光,当其车载智能定位终端出现故障时,工作指示灯发出红光。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无线数据传输3G模块、无线数据传输4G模块、无线数据传输5G模块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控制器的无线数据传输3G端与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传输3G端相连,控制器的无线数据传输4G端与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传输4G端相连,控制器的无线数据传输5G端与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传输5G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垃圾存放箱包括箱体,在箱体底部设置有用于垃圾存放箱行走的行走装置,行走装置包括安设在箱体底部的用于固定安装行走万向轮的行走万向轮固定安装座,行走万向轮固定装在行走万向轮固定安装座上,在行走万向轮上设置有用于行走万向轮止停的止停刹车片;在箱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垃圾收运车转运垃圾存放箱的垃圾存放箱转运钩,在设置转运钩的左右相邻两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对垃圾存放箱固定钩,当其转运垃圾存放箱时,垃圾存放箱转运钩与垃圾收运车上相匹配的转运装置相结合,或者当其倾倒垃圾存放箱时,垃圾存放箱固定钩与垃圾收运车上相匹配的倾倒装置相结合,将垃圾存放箱中的垃圾倾倒入垃圾收运车中;在箱体顶部设置有用于封闭箱体回收口的箱体回收门,箱体回收门通过多个合页与箱体形成铰接,在箱体回收门上设置有便于打开和关上箱体回收门的箱体把手,以及贯穿箱体回收门的箱门条形孔,在设置转运钩的左侧面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上设置有贯穿凸出的贯穿孔,当其箱体回收门打开翻转至箱体一侧面,凸起巧好穿过凸出,利用插销穿过贯穿孔,在倾倒垃圾存放箱时,防止其箱体回收门的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1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