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5252.3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6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熊灿;苗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影(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webgl 三维 视图 同步 融合 侵入 集成 技术 方法 | ||
1.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场景可视化信息轻量化处理:
S1:模型分解提取方法;
S2:数据清洗方法;
S3:模型几何优化方法;
S4:模型融合方法;
S5:模型分级渲染方法;
步骤二:消息中转站:
S6:获取操作信息;
S7:解析获取到的操作信息;
S8:将解析后的操作信息分发给三维场景;
S9:三维场景接收信息执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包括S101:分析识别对象:通过模型文件的原生SDK开发程序工具,自动识别CIM模型要素,如建筑、道路、绿化、水系、小品等,以及楼宇内部结构、设备实施、管线管道、传感器等实体要素;CIM模型特征,如点、线、面、圆弧等模型组织特征;S102:对象分解:根据识别结果,通过模型组织标准对模型进行分解,分解处理后会生成一套模型标准库;S103:对象提取:根据模型提取标准及AI算法,提取用户重点关注及与应用管理相关的模型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包括S201:清洗规则制定:制定一套CIM模型清洗规则,包括几何图元过滤规则、拓扑规则、删减规则、优先级规则等;S202:模型数据检查:对数据进行审查和校验,目的在于检查出重复信息、拓扑错误、冗余信息等,并检查数据的一致性,生成问题检查报告,并且可以根据问题记录查找对应的对象;S203:模型数据清洗:根据问题检查报告,选择数据清洗,清洗掉全部有问题的模型要素及特征,清洗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清洗项目,保留不清洗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采用“几何转换”技术,几何转换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模型面数,传统的几何模型是静态模型,通过“几何转换”优化可实现“动态”模型,实现模型的智能表达,所述优化方式为将静态的几何图元通过参数化几何描述和三角化几何描述的方式实现“动态化”,参数化几何描述就是用多个参数来描述一个几何体,三角化几何描述就是用多个三角形来描述一个几何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包括S401:融合规则制定:根据模型组织标准制定一套融合规则,规定融合的模型类目,设置各对象、图元、要素的融合归属,即规定哪些对象融合在一起;S402:模型融合:采用“智能融合”技术,根据融合规则,对模型进行融合处理,合并相关对象,并且融合过程中删除冗余、重复,如多个对象存在共边或面的情况,融合后则只保留一个边、面,减少模型的面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采用“模型渲染”技术,模型显示采用多重LOD(Levels of Detail),加速单图元渲染速度,多重LOD用不同级别的几何体来表示物体,距离越远加载的模型越粗糙,距离越近加载的模型越精细,从而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显示效率并降低存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通过三维场景的原生技术,获取到鼠标的操作信息,鼠标操作一般有点击、平移、缩放,拖拽旋转等操作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在后台接收到操作信息,对操作信息进行操作解析,通过代码逻辑解析整合成三维场景可处理接收的格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影(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本影(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52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