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5252.3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6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熊灿;苗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影(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webgl 三维 视图 同步 融合 侵入 集成 技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场景可视化信息轻量化处理:S1:模型分解提取方法;S2:数据清洗方法;S3:模型几何优化方法;S4:模型融合方法;S5:模型分级渲染方法;步骤二:消息中转站:S6:获取操作信息;S7:解析获取到的操作信息;S8:将解析后的操作信息分发给三维场景;S9:三维场景接收信息执行操作。本发明设计合理,采取对三维视图和第三方视图要素轻量化处理,解决三维视图同步融合并快速渲染的同时,实现统一操作下,实现三维视图同步高度,视角,精度达到一致,展示更流畅的演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于web图形库技术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web图形库(WebGL,Web Graphics Library)的概念是一种3D绘图协议,可以直接借助系统显卡在浏览器里更流畅的展示场景和模型,还可以创建复杂的导航和数据视觉化,解决了交互式三维动画的问题,免除浏览器插件的支持,利用底层的图形硬件加速功能进行的图形渲染,通过统一的、标砖的、跨平台的OpenGL接口实现。WebGL可在任何兼容的Web浏览器中渲染高性能的交互式3D图形,免插件安装,可与上下既有系统实现纯H5 Web自由整合、集成、定制,以GIS、BIM应用为核心,覆盖大屏可视化展示。当前,绝大多数BIM平台都采用基于浏览器的Web技术来构建,采用WEB技术的平台,可以跨网络协议,服务器安装部署维护起来也非常方便,可靠性强,具备跨平台、可移植特性,实现态势信息的高效协同共享,不存在客户端部署的各类问题,是构建私有云平台的首选应用系统技术方案。如果是纯粹的GIS数据,可以按照GIS系统原有的金字塔结构,构建多级金字塔数据,然后再浏览器客户端执行分级逐步的替换渲染策略,即:依照相机可是距离只能选择加载的层级的GIS数据,同时,对屏幕以外的数据从内存和CPU中卸除,以实现流畅的操作体验。所以,GIS和BIM的整合也可以依照这样的体系进行处理,在传统的WebGL的基础上,如何借助主流的技术路线实现在传统网页中实现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的技术,实现高度、视角、精度保持一致,这是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的核心,其次,对于GIS数据来说,BIM数据的数据量就特别大,如何在浏览器能流畅的访问,实现基于WebGL的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集成第三方平台,实现流畅的视觉效果。
目前基于WebGL技术面向智慧城市应用后必然会面对三维视图同步融合的问题,大范围的、动态实时的海量模型数据信息,普通应用方式存在大数量动态加载、浏览性能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对三维视图同步融合的问题:不同三维视图对于WebGL下的操作存在不同的处理机制,同一操作下,可能会出现高度不一致,精度不同,视角偏移等问题;
对海量模型数据加载问题:单栋常规建筑完整全要素模型,文件大小一般达到2G,1000万三角面,10万构件数,对于超高层综合体建筑则更大几倍,加之CIM平台是面向城市区域级别的系统,平台体量涵盖几百至几万的建筑群,整体模型数据属于海量级别,用传统方式加载和应用必然遇到瓶颈和难度;
对浏览性能问题:基于WebGL加载多个三维视图,浏览器的支撑问题、流畅度的操作,还有面临的海量模型数据问题,动态加载存在瓶颈和难度,场景的浏览性能同样受到影响,传统方式无法高效、快速、流畅的操控浏览,技术指标达不到理想的60帧/秒;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WebGL三维视图同步融合非侵入式集成技术方法,采取对三维视图和第三方视图要素轻量化处理,解决三维视图同步融合并快速渲染的同时,实现统一操作下,实现三维视图同步高度,视角,精度达到一致,展示更流畅的演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影(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本影(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52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