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支管的液压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6235.1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闫实;梁钱华;何振中;蹇清平;熊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B23Q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郭波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动机 进气支管 液压 夹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支管的液压夹具,属于精密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转台,两个转台之间设置有夹具体和用于通过夹具体固定待加工的数个进气支管,所述夹具体包括第一加工区和第二加工区,第一加工区上固设数个第一液压缸组,第二加工区固设有数个第二液压缸组,每一个所述第一液压缸组上均固接有压板,每一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组上均可拆卸连接有垫圈,所述压板压紧于进气支管的一端,所述垫圈压紧于进气支管的另一端,使得本发明可以一次性装夹完成多个面和孔的加工,减少加工辅助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密数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支管的液压夹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它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工件定位和夹紧。机床夹具的作用就是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夹紧的。机床夹具分为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对于异形件、薄壁件和有特殊加工要求的零件一般采用专用夹具。专用机床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由夹紧装置进行夹紧或者压紧,由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由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以及连接元件、夹具体等组成。
发动机上的进气支管,是一种薄壳类小尺寸零件。内部及外部需要加工的面和孔较多,因需要对工件进行金属切削加工,所需夹紧力大,同时要求夹紧可靠,工作平稳,使用方便。传统的加工中心夹具采用压板螺栓夹紧零件,生产的效率不高,操作复杂,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不适用于异型件,零件的合格率也不稳定;除此之外,针对零件上特殊的结构特征,需要设计专用的定位夹紧装置,针对异形薄壳类零件,如何保证精确定位和稳定夹紧而又能加工不变形,提出了很高的设计要求。目前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液压夹具,即用用液压元件代替机械零件进行定位和夹紧。通过浮动支撑减少加工中的振动和变形,利用自动控制压板的压紧和抬起在加工中让开夹紧位置。液压夹具既能在粗加工时承受大的切削力,也能保证在精密加工时的准确定位,还能完成手动夹具无法完成的支撑、夹紧和快速释放。由于该零件的形状复杂且尺寸比较小,单件加工所需时间少于辅助时间,若单件加工则经济性较差、
由于该零件上的六个面及面上的孔均需加工,且有较高的形位公差要求,故夹具需能实现翻转,因此设置一个可在360度范围内旋转的装置,实现一次性装夹加工多个零件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支管的液压夹具,采用多工位夹具,实现一次装夹可加工多个零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支管的液压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转台,两个转台之间设置有夹具体和通过夹具体固定的待加工的数个进气支管,所述夹具体包括第一加工区和第二加工区,第一加工区上固设数个第一液压缸组,第二加工区固设有数个第二液压缸组,每一个所述第一液压缸组上均固接有压板,每一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组上均可拆卸连接有垫圈,所述压板压紧于进气支管的一端,所述垫圈压紧于进气支管的另一端。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可对发动机进气支管进行装夹,位于第一加工区的第一液压缸组可以通过压板对进气支管的顶部进行压紧和松开,位于第二加工区的第二液压缸组可以通过垫圈对进气支管的底部进行压紧和松开,这样可以同时加工多个零件的相对面,也可以在一个夹具体上实现连续两个工步的加工,同时转台的转动带动夹具体和待加工件进行翻转,每翻转90度即可完成相对面的加工;本发明可自动控制压板与垫圈的压紧和抬起,在加工过程中让开夹紧装置,有效保障零件难加工位置的加工精度,同时本发明一次性装夹可以完成多个面和孔的加工,减少加工辅助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6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