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道路监控的防疲劳驾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7712.6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1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兵权;朱敏华;卢军;裴根华;黄玉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8B2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鼎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77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道路 监控 疲劳 驾驶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疲劳驾驶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道路监控的防疲劳驾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通过道路监控装置采集的监控画面,获取监控画面中驾驶员脸部信息的特征信息,基于特征信息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并基于疲劳状况向所述驾驶员发送疲劳驾驶提醒。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道路监控装置的监控画面,基于该监控画面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向驾驶员发送疲劳驾驶提醒,防止驾驶疲劳驾驶,通过道路监控装置采集监控画面,不需要对驾驶员和驾驶车辆进行限制,无需在辆上安装摄像头,监控成本低,能够及时确定驾驶人员的身份信息,便于对其进行提醒,使用范围广,便于推广,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疲劳驾驶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道路监控的防疲劳驾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一直是影响驾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与疲劳相关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0%左右,占重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在无人驾驶真正全面应用之前,如何对疲劳驾驶进行检测和预警,已经成为横亘在驾驶员及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然后现在的检测方法通常都是对驾驶员的驾驶时间进行监控,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而无法监测不同人的疲劳状态。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驾驶员身体特征识别的疲劳驾驶监测系统(授权公告号CN111938599A),该专利技术监测驾驶员脉搏信号的脉搏监测模块和通过所述心率监测模块与所述脉搏监测模块所监测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进而获得驾驶员血糖水平和疲劳情况的处理系统,但是其需要驾驶员时刻把设备穿戴在身上,进而导致普及较难,驾驶员抵触较大,且无法对疲劳等级进行分类提醒,无法实现区别预警。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道路监控的防疲劳驾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道路监控的防疲劳驾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通过道路监控装置采集的监控画面,所述监控画面至少包括驾驶员脸部信息;
获取所述监控画面中所述驾驶员脸部信息的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并基于所述疲劳状况向所述驾驶员发送疲劳驾驶提醒。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通过道路监控装置采集的监控画面,所述监控画面至少包括驾驶员脸部信息,包括:
获取通过道路监控装置采集的监控视频;
提取所述监控视频中的人脸图像,所述人脸图像至少包括驾驶员脸部信息。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监控画面中所述驾驶员脸部信息的特征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监控画面中包括所述驾驶员脸部信息的特征图像;
基于预设的人脸识别模型对所述特征图像的边缘峰谷和灰度分布特性的动态互动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特征图像;
通过所述人脸识别模型识别修正后的所述特征图像的特征点,并基于所述特征点确定所述驾驶员脸部信息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特征信息至少包括眼部信息。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状况,包括:
基于所述眼部信息确定所述驾驶员眼部状态,其中,所述眼部信息包括瞳孔直径、单位时间内的闭眼时间、眨眼频率;
基于所述眼部状态确定所述驾驶员的疲劳状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77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