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筑界面的变形愈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8506.7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3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雅平;徐海涛;燕春光;王明政;张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筑 界面 变形 愈合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筑界面的变形愈合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封焊好的钢坯料进行加热,并使构筑界面位于水平方向;步骤二:用平砧镦粗,并避免错砧,所述镦粗方式如下:首先采用一次性快速下压,然后进行保压;步骤三:回炉,通过加热进行扩散连接,均温后保温;步骤四:锻造并控制总变形量。本发明的构筑界面的变形愈合方法通过特殊镦粗方式及加热扩散连接的联合使用,有效解决了钢坯料构筑界面的愈合问题,显著提高了后续构筑成型的成品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11月14日,申请号为201811350464.X,发明创造名称为“钢坯料构筑界面愈合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构筑界面的变形愈合方法。
背景技术
构筑成型技术是一种新近研发的技术。在钢坯料构筑成型过程中,钢坯料之间采用封焊连接在一起,但内部存在大量间隙性界面,这些间隙性界面在后续锻造过程中可被视为内部缺陷,这些内部缺陷的愈合需要通过大变形的多向锻造才能实现。然而,大变形锻造容易造成钢坯料产生锻造裂纹,极易导致开裂,造成构筑成型失败,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促使钢坯料构筑界面愈合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目前钢坯料构筑成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筑界面的变形愈合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封焊好的钢坯料进行加热,并使构筑界面位于水平方向;
步骤二:用平砧镦粗,并避免错砧,所述镦粗方式如下:首先采用一次性快速下压,下压变形量大于30%,下压时间小于2分钟;然后进行保压20分钟以上,保压过程中的变形量控制在10~25%之间;
步骤三:回炉,通过加热进行扩散连接,均温后保温12小时以上;
步骤四:锻造使各向总变形量不小于20%,最终达到所需尺寸。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三与所述步骤四之间还可以进行以下操作1-2次:下压20分钟以上,回炉,通过加热进行扩散连接,均温后保温12小时以上;所述操作1-2次中下压的总变形量与所述步骤二中保压过程中的变形量之和控制在10~25%之间;与此同时,步骤二中所述保压过程中的变形量可以小于10%。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所述钢坯料的外形为沙漏形时,所述镦粗方式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代替:首先采用一次性快速下压,下压变形量大于15%,下压时间小于2分钟;然后进行保压20分钟以上,保压过程中的变形量控制在5~20%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钢坯料可以为不锈钢坯料或碳钢坯料。
进一步地,所述钢坯料的外形可以为长方体、立方体或圆柱体。
本发明的构筑界面的变形愈合方法通过特殊镦粗方式及加热扩散连接的联合使用,有效解决了钢坯料构筑界面的愈合问题,显著提高了后续构筑成型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镦粗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未经本发明的构筑界面的变形愈合方法处理过的钢坯料构筑界面电镜图。
图3为未经本发明的构筑界面的变形愈合方法处理过的钢坯料构筑界面显微图。
图4为经过本发明的构筑界面的变形愈合方法处理过的钢坯料构筑界面电镜图。
附图标记:1.封焊好的钢坯料,2.上平砧,3.下平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8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提高商保理赔效率的医疗商保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由转向的复健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