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进排气控制系统及摩托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8540.4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晓;王贵富;温智晖;左支柳;黄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024 | 分类号: | F02M35/024;F02M35/02;F02M35/10;F01N13/08;F01N3/28;F01N1/08;F01N1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周端仪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排气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进排气控制系统及摩托车,摩托车进排气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机构、发动机和排气机构;进气机构包括空气滤清器,排气机构包括第一排气管和转化排放组件,将空气滤清器、发动机、第一排气管和转化排放组件依次连接,第一排气管长度为250mm‑480mm,起到降低摩托车排放量的效果。并且,将空气滤清器中的隔板朝向摩托车后方倾斜并与摩托车中线所在的竖直面之间形成夹角α,将滤芯朝向摩托车后方倾斜并与隔板之间形成夹角β,使滤芯朝向摩托车后方倾斜并与摩托车中线所在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与β之和,依次增大空气滤清器的进气效率,提升发动机性能来弥补排气机构对发动机造成的性能折损影响。该摩托车可从侧方拆开空气滤清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进排气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进排气控制系统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对摩托车的排放标准日益严格。欧盟法规中明确规定了新认证的摩托车从2020年起开始强制执行欧V排放法规。摩托车产品要想达到欧V排放限值,需要改进和提高摩托车的排放控制策略。其中较为常见的排气结构改进方式为,调整排气管上催化转化器中催化剂的贵金属含量,提升催化剂的效果,但催化剂中的贵金属含量提高会增加成本,降低了贵金属的利用效率。
现有的跨骑式摩托车将空气滤清器安装在发动机后侧,车架的主管、两侧管和两上管围成的三角区域内。受限于该三角区域,空气滤清器的滤芯面积较小,进气效率较低,进而导致整车功率低,动力性能差。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摩托车进排气控制系统,既可降低摩托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又能够弥补摩托车因降低排放而损失的动力性能,甚至还可提升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进排气控制系统,通过缩短催化转化器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提高贵金属的利用效率,降低排放量。同时在受限的安装空间内,通过改变空气滤清器的结构,提升进气效率,提升发动机性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进排气控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机构、发动机和排气机构;所述进气机构包括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盖体、隔板和滤芯,所述盖体与壳体可拆卸地扣合并在二者内部构成密闭内腔,所述隔板将密闭内腔分隔为滤前腔和滤后腔,所述隔板上形成有凸台,自凸台表面开设有连通滤前腔和滤后腔的通槽,所述滤芯安装于凸台表面并覆盖通槽的槽口,所述隔板朝向摩托车后方倾斜并与摩托车中线所在的竖直面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滤芯朝向摩托车后方倾斜并与隔板之间形成夹角β,所述滤芯朝向摩托车后方倾斜并与摩托车中线所在的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与β之和;
所述盖体上安装有连通滤前腔的第一进气管用于连通外界获取空气,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连通滤后腔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另一端与发动机连接;
所述排气机构包括第一排气管和转化排放组件,所述转化排放组件通过第一排气管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长度为250mm-480mm。
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摩托车进排气控制系统通过缩短发动机的排气口与装载有催化剂的转化排放组件之间的距离,缩短转化排放组件中的三元催化转化响应时间,尽快达到催化剂的活化温度。并同时应使转化排放组件与发动机的排气口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过高的催化剂燃烧温度使贵金属失效。经大量实验验证,第一排气管长度即发动机排气口与转化排放组件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0mm-480mm最为合适,在不增加催化剂总量或贵金属含量的前提下,降低摩托车排放量。
随着第一排气管长度的缩短,发动机的排气阻力会增大,其输出的动力将会减弱。因此,对空气滤清器进行改进,提升其进气效率,进而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8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岩壁特征物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芪杞饮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