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膜抗蚀剂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0509.4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袁丽;朱高华;吴佳丰;李伟杰;钱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福斯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F7/027 | 分类号: | G03F7/027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膜抗蚀剂 组合 | ||
本发明属于印刷电路板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干膜抗蚀剂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碱溶性树脂45~65份,光聚合单体35~50份,光引发剂0.1~5.0份,添加剂1.0‑5.0份;所述光聚合单体包括极性基团改性、EO/PO修饰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所述极性基团为磷酸酯类、异氰尿酸类、1,3,5‑三嗪类、嘧啶类或者喹唑啉类基团。本发明在光聚合单体中引入的极性基团改性、EO/PO修饰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与干膜抗蚀剂体系相容性好,能有效提高干膜抗蚀剂附着力,并且不会对干膜抗蚀剂的显影性和柔韧性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电路板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膜抗蚀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印刷电路板、引线框架、太阳能电池、导体封装、BGA(Ball Grid Array)、CPS(Chip Size Package)封装中,干膜抗蚀剂被广泛用作图形转移的材料。例如,在制造印刷电路板时,首先在铜基板上贴合干膜抗蚀剂,用具有一定图案的掩模遮盖于干膜抗蚀剂,进行图形曝光;然后利用弱碱性水溶液作为显影液去除未曝光部位,再实施蚀刻或电镀处理而形成图形;最后用去除剂剥离去除干膜固化部分,从而实现图形转移。
在智能终端设备大规模普及和5G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印刷电路板(PCB)行业的技术正发生新的变革,就PCB产品而言,高密度化、柔性化、高集成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生产如HDI板、IC载板等高密度化和高集成化的PCB产品而言,普遍要求精度为15μm左右,这就要求作为图形转移作用的干膜抗蚀剂具有更高分辨率,并且在铜基板上有极好的附着能力,以确保干膜在显影、电镀或蚀刻等存在高压喷淋、较长时间与腐蚀性化学试剂接触的苛刻工艺之后,依然完好无损地附着于覆铜板基材上。
为了提高干膜抗蚀剂的解析能力(分辨率),需要降低膜厚,膜厚一般在30微米以下,而膜厚降低了,其机械强度、与铜基板的附着力也会相应地降低。碱溶树脂、光聚合单体是干膜抗蚀剂组合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干膜抗蚀剂各方面的性能。为了保证干膜抗蚀剂的高附着力,现在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在碱溶性树脂中加入附着力和刚性更好的(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作为共聚组份,或者在光聚合单体中添加多官能团的单体提高交联密度。这两种方法带来的弊端是得到的干膜抗蚀剂变硬变脆,会因韧性不够而导致抗蚀图形易发生断路、缺口、填充性差等情况。另一种提高干膜抗蚀剂的附着力的途径是添加附着力促进剂,常用的附着力促进剂比如含磷酸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苯并三氮唑类的化合物等,但这些物质与干膜抗蚀剂的体系兼容性不是很好,成本极高,添加量极少,起到的作用也极其有限。此外,由于高精密线路中线与线之间的距离极小,显影时可供冲洗的空间极其狭窄,所以对干膜抗蚀剂的显影性方面的要求也极高,如果只追求附着力方面的性能,其显影方面也会存在明显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膜抗蚀剂组合物,附着力佳、显影性好、分辨率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干膜抗蚀剂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碱溶性树脂45~65份,光聚合单体35~50份,光引发剂0.1~5.0份;所述光聚合单体包括极性基团改性、EO/PO修饰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所述极性基团为磷酸酯类、异氰尿酸类、1,3,5-三嗪类、嘧啶类或者喹唑啉类基团。所述EO/PO修饰是指具有EO/PO共聚基团,即下文结构式中的部分,其中EO为乙氧基,PO为丙氧基。所述光聚合单体中极性基团改性、EO/PO修饰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指的是丙烯酸酯化合物或者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上述干膜抗蚀剂组合物的配方中,如果光聚合单体重量份低于35份,则干膜抗蚀剂组合物容易产生低感度和低分辨率的问题;如果重量份高于50份,则容易溢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福斯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福斯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05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