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对卷铜箔微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1731.6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6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谢安;孙东亚;李月婵;曹春燕;卢向军;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H05K3/26;B65H4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陈远洋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箔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对卷铜箔微蚀方法,涉及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其中,这种卷对卷铜箔微蚀方法包括在清洁、整孔、黑影、定影之后,让电路板经过两个微蚀槽,且在微蚀的过程进行超声波震动,防止剥离的石墨颗粒重新附着在铜箔上。接着再对电路板进行冲洗、吹烘,以及和干膜的结合力检测。最后在进行酸洗、电镀和抗氧化处理。这样既可以利用卷对卷的生产方式提高铜箔微蚀的效率,又可以保证石墨颗粒不会附着在铜箔上,且让铜箔和干膜的结合力复合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卷对卷铜箔微蚀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传统技术中,柔性电路板采用片状式生产,不仅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而且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较难保证。
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的生产也逐渐引入卷对卷的生产工艺,采用该工艺虽然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也会引入诸多问题,导致卷对卷的生产工艺还不能很好的应用到柔性电路板的生产中。如:对钻孔侧壁进行微蚀,以便剥离铜壁上的石墨层。但是,在采用卷对卷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微蚀后容易会有一部分石墨颗粒吸附到铜箔壁上,而这些石墨颗粒会随着卷对卷的生产工艺被带入后续电镀等工艺中,极大影响了柔性电路板的卷对卷生产。有鉴于此,发明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对卷铜箔微蚀方法,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采用卷对卷的微蚀工艺,容易导致石墨颗粒容易吸附在铜箔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对卷铜箔微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一卷对卷生产装置,卷带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牵引带、电路板带,以及第二牵引带;
S2:驱动所述卷带向前活动,让所述电路板带进行整孔、黑影和定影,并对定影之后的第一牵引带(L1)和第二牵引带(L3)进行抛光;
S3:驱动所述卷带向前活动,让所述电路板带经过第一微蚀槽,同时对电路板带以频率f1进行超声波震动;
S4:驱动所述卷带向前活动,让所述电路板带经过第二微蚀槽,同时对电路板带以频率f2进行超声波震动;
S5:驱动所述卷带向前活动,让所述电路板带经过冲洗槽,以对所述电路板带进行冲洗;
S6:驱动所述卷带向前活动,对所述电路板带进行吹烘;
S7:驱动所述卷带向前活动,通过检测机构对所述电路板带的铜箔进行干膜结合力测试;
S8:若铜箔的干膜结合力测试合格,继续驱动所述卷带向前活动,让所述电路板带分别进行酸洗、电镀和抗氧化处理。
作为进一步优化,在上述步骤S8中,若铜箔的干膜结合力测试不合格,逆向驱动卷带活动,让所述电路板带再次进行经过所述第一微蚀槽和所述第二微蚀槽。
作为进一步优化,f2大于f1。
作为进一步优化,f1为35~40kHz,f2为40~45kHz。
作为进一步优化,在步骤S5中,通过设置多个冲洗器对所述电路板带进行冲洗。
作为进一步优化,在步骤S6中,通过第二吹烘组件对所述电路板带进行吹烘,所述第二吹烘组件可活动的支撑于所述电路板带的上方和/或下方,所述第二吹烘组件设置有多个对着所述电路板带的风孔。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能够伸缩的检测组件,以及贴近所述电路板带上下表面的支撑组件。
作为进一步优化,在步骤S7中,检测机构还包括粗糙度检测组件,该粗糙度检测组件用以对所述电路板带的铜箔进行粗糙度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17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