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光织带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68517.3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刘磊;王长彬;郭之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乙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D06N3/04;C08G77/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锦辉利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陈道升 |
地址: | 236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光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光织带的生产工艺,通过将纱线编织成型,得到织带基底,将玻璃微珠加入到水性丙烯酸乳液中超声分散,分散均匀得到反光涂料,将反光涂料均匀涂布在织带基底的上表面,常温干燥,得到反光基底,将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混合,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醋酸调节pH值,之后加入改性剂继续超声分散,之后搅拌均匀得到改性液,将改性液保温,之后将反光基底浸入改性液中,取出沥干并冷却至室温后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该反光织带,该反光织带呈疏水疏油性质,从而实现耐污自清洁功能,同时也提高该反光织带的耐水洗性能,延长了该反光织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光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光织带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三维编织织物具有织物的三维组织结构,同时还具有三维大块体织物的三维交织结构,其在织物的结构强度方面具有更好的优势;织带是以各种纤维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气味织物的一种;
而反光织带是在反光材料的基础上,实现织带的反光设计,目前主要是用于广告、车饰反光等发光织物装饰上,同时也可以用作反光建筑物等的装饰材料;
且现有的反光织带,在使用后易于沾染灰尘与污渍,长时间对反光织带的反光性能有极大的影响,而反光织带经常洗涤时,会使得反光织带的反光效果大大降低;
因此,如何改善现有的反光织带易于沾染灰尘与污渍,且不耐水洗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反光织带的生产工艺:通过将纱线编织成型,得到织带基底,将玻璃微珠加入到水性丙烯酸乳液中超声分散,分散均匀得到反光涂料,将反光涂料均匀涂布在织带基底的上表面,常温干燥,得到反光基底,将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混合,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醋酸调节pH值,之后加入改性剂继续超声分散,之后搅拌均匀得到改性液,将改性液保温,之后将反光基底浸入改性液中,取出沥干并冷却至室温后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一种反光织带,解决了现有的反光织带易于沾染灰尘与污渍,且不耐水洗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反光织带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织带规格,将纱线编织成型,得到织带基底;
步骤二:将玻璃微珠加入到水性丙烯酸乳液中,在超声波频率为30-50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10-20min,分散均匀得到反光涂料,将反光涂料均匀涂布在织带基底的上表面,常温干燥,得到反光基底;
步骤三:将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混合,在超声波频率为30-50KHz的条件下超声分散10-20min,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液,向混合液中加入醋酸调节pH值为4-5,之后加入改性剂继续超声分散10-20min,之后在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100-200r/min的条件下搅拌5-7h,得到改性液;
步骤四:将改性液保温至60℃,之后将反光基底浸入改性液中20-30min,取出沥干并冷却至室温后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温度为110-130℃的条件下干燥1-2h,得到该反光织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中所述纱线的材质为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所述玻璃微珠的粒径为20-100μm,所述玻璃微珠、水性丙烯酸乳液的质量比为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所述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改性剂的用量比为4mL:6mL:60mL:100mL:10g。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改性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乙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乙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85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