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模式下的钢结构间冷塔温度场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0550.X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4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慧文;邓卫梅;马清;刘芳;马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7/00 | 分类号: | F28F27/00;F28F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徐丽娜;刘春成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钢结构 间冷塔 温度场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5G模式下的钢结构间冷塔温度场监测系统,包括钢结构间冷塔、多个光纤光栅阵列传感测温元件和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钢结构间冷塔具有多个冷却三角,每个冷却三角由两组散热管束和一组百叶窗组成;多个冷却三角立式布置在钢结构间冷塔的周围;光纤光栅阵列传感测温元件设置在散热管束上的温度测点处;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与光纤光栅阵列传感测温元件通信连接,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根据各扇段的出口水温来自动调节百叶窗的开度。本监测系统利用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时、大数据传输特性,根据散热器壁面温度调节百叶窗的开度,达到调整冷却塔进风量的目的,以此实现间冷塔的冬季防冻、夏季低背压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动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5G模式下的钢结构间冷塔温度场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能源产业优化,冷却塔的体型随电厂规模的增大而增大,相较于混凝土冷却塔的质量大、成本高、工期长,钢结构冷却塔优势明显。采用钢结构冷却塔可降低整体造价、缩短施工周期;同时,钢结构冷却塔退役后主体钢构件的回收利用给建设单位带来额外收益。
但是,当前大部分钢结构冷却塔的监测系统不够完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对冷却空气侧的有效监测,系统参数监测不全面;2)间冷塔宏观监测能力不足,导致系统防冻措施采取不及时;3)间冷系统的优化调整手段不足,精细化控制优化能力不足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模式下的钢结构间冷塔温度场监测系统,本5G模式下的钢结构间冷塔温度场监测系统利用5G网络的高速率、低延时、大数据传输特性,根据散热器壁面温度调节百叶窗的开度,达到调整冷却塔进风量的目的,以此实现间冷塔的冬季防冻、夏季低背压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5G模式下的钢结构间冷塔温度场监测系统,包括钢结构间冷塔、多个光纤光栅阵列传感测温元件和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所述钢结构间冷塔具有多个冷却三角,每个所述冷却三角由两组散热管束和一组百叶窗组成;多个所述冷却三角立式布置在所述钢结构间冷塔的周围,所述钢结构间冷塔分为多个扇段,每个所述扇段内设置有多个所述冷却三角;所述光纤光栅阵列传感测温元件设置在所述散热管束上的温度测点处;所述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与所述光纤光栅阵列传感测温元件通信连接,所述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根据各所述扇段的出口水温来自动调节所述百叶窗的开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5G模式下的钢结构间冷塔温度场监测系统中,所述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包括温度场监控系统,所述温度场监控系统与所述光纤光栅阵列传感测温元件通信连接;所述温度场监控系统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温度测点的数据,所述温度场监控系统将部分所述温度测点的数据传输至所述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进而使所述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中的运算服务器通过预设的控制策略来控制所述百叶窗的开度。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5G模式下的钢结构间冷塔温度场监测系统中,还包括智能温度信号采集前端,所述智能温度信号采集前端采集的温度信号无线传输至所述温度场监控系统。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5G模式下的钢结构间冷塔温度场监测系统中,还包括采集监控单元和采集监控器;每个所述冷却三角上设置有一个所述采集监控器,每个所述扇段具有一个所述采集监控单元;所述采集监控单元的前端与所述扇段中的各个所述冷却三角上的所述采集监控器通信连接,所述采集监控单元的的后端与所述智能温度信号采集前端通信连接,所述采集监控器与所述光纤光栅阵列传感测温元件通信连接;所述采集监控单元将每个所述扇段中所述冷却三角的超温数据和报警信号传输至所述智能温度信号采集前端,所述智能温度信号采集前端将所述冷却三角的超温数据和报警信号经过所述温度场监控系统传输至所述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所述冷却三角的超温数据和报警信号用于辅助所述空冷岛监控管理平台进行决策;优选地,所述冷却三角的超温数据为温度大于60度的所述温度测点的数据;所述冷却三角的报警信号为温度大于65度的所述温度测点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能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05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伏支架中间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