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4312.6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程跃;吴超;吕凯;刘倩倩;庄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3/10 | 分类号: | C08G73/10;C08L79/08;C08J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树脂 制备 方法 及其 薄膜 | ||
1.一种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批多元二胺在惰性气体氛围下溶解于溶剂中后,在30℃及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加入105-110%第一批多元二胺摩尔总量的多元二酐先行聚合形成树脂溶液,控制树脂溶液粘度在50000-70000 cps;
S2、监控树脂溶液粘度并在30-80℃内逐步升温,将第二批多元二胺分批量先多后少逐步加入,直至树脂溶液粘度为180000-200000cps;
S3、加入含氟封端剂混合,高真空消泡后得到聚酰亚胺树脂溶液;
其中,S1步骤中的低温环境为-20-30℃;
S2步骤中所述第二批多元二胺加入量为第一批多元二胺摩尔总量的5-10%,分批量加入具体操作为:30-35℃温度梯度内添加第二批多元二胺摩尔总量的40%,45-50℃温度梯度内添加第二批多元二胺摩尔总量的25%,65-70℃温度梯度内添加第二批多元二胺摩尔总量的20%,75-80℃温度梯度内添加第二批多元二胺摩尔总量的10%,持续搅拌并监测树脂溶液粘度,若树脂粘度稳定在180000-200000cps,则停止加料,反之,则继续添加剩余第二批多元二胺直至树脂粘度稳定在180000-200000cps;
S3步骤中含氟封端剂为含氟的单胺类芳香型有机物,与聚酰亚胺树脂溶液的端链酸酐结构反应进行端链封端;
以多元二酐的摩尔总量为基准,多元二胺添加比例控制在98.6~99.3%,封端剂添加比例控制在1.4~0.7%,含氟封端剂摩尔总量加上第一批多元二胺、第二批多元二胺摩尔量等于多元二酐摩尔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二胺包括对苯二胺及其环上氟代化合物、联苯胺及其环上氟代化合物、4,4'-氧基二苯胺、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3-双(2-氨基苯氧基)苯、4,4'-双(3-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5-氨基苯氧基)联苯、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3-氨基苯氧基)苯基)砜、双(4-(2-氨基苯氧基)苯基)砜、4,4'-二氨基二苯基乙烷、4,4'-二氨基二苯基异丙烷、4,4'-二氨基苯硫醚、3,3'-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砜、3,3'-氧基二苯胺、3,4'-氧基二苯胺、2,4'-氧基二苯胺、4,4'-二氨基二苯基二乙基硅烷、4,4'-二氨基二苯基硅烷、4,4'-二氨基二苯基乙基氧膦、4,4'-二氨基二苯基N-甲胺、4,4'-二氨基二苯基N-苯胺、1,3-二氨基苯、1,2-二氨基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的任意两种或多种配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二酐包括均苯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1,2,5,6-萘四羧酸二酐、2,2',3,3'-联苯四羧酸二酐、双(3,4-二羧苯基)丙烷二酐、1,1-双(2,3-二羧苯基)乙烷二酐、双(2,3-二羧苯基)甲烷二酐、双(3,4-二羧苯基)乙烷二酐、羟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双(3,4-二羧苯基)砜二酐、亚乙基双(偏苯三酸单酯酸酐)、双酚A双(偏苯三酸单酯酸酐)、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4,4'-硫双邻苯二甲酸酐、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4, 4' -(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酐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配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封端剂包括间二(三氟甲基)苯胺、4-(4'-氟苯基)苯甲腈、对三氟甲基苯胺、2,6-二氟-3-甲基苯胺、氰基乙酰对三氟甲基苯胺、4-甲基-2-(三氟甲基)苯胺、3-氟-2-(三氟甲基)苯胺、5-氟-2-三氟甲基苯胺、4-氟-2-硝基-5-(三氟甲基)-苯胺、三氟苯胺、N-乙基-2,3,5-三氟苯胺、2,3,4-三氟苯乙酰胺、2,3,4-三氟-6-硝基苯胺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43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