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4312.6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程跃;吴超;吕凯;刘倩倩;庄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3/10 | 分类号: | C08G73/10;C08L79/08;C08J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远同律师事务所 31307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树脂 制备 方法 及其 薄膜 | ||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领域,具体为一种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第一批多元二胺在惰性气体氛围下溶解于溶剂中后,在30℃及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加入105‑110%第一批多元二胺摩尔总量的多元二酐先行聚合形成树脂溶液,控制树脂溶液粘度在50000‑70000cps;S2、监控树脂溶液粘度并在30‑80℃内逐步升温,将第二批多元二胺分批量先多后少逐步加入,直至树脂溶液粘度为180000‑200000cps;S3、加入含氟封端剂混合均匀,高真空消泡后得到聚酰亚胺树脂溶液,形成的聚酰亚胺涂层热稳定性较强、热膨胀系数与基膜接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薄膜领域,具体是一种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其薄膜。
背景技术
目前多采用在适宜的有机溶剂中先二胺后二酐等摩尔投入进行低温缩聚反应合成聚酰胺酸,然后通过在基板流延涂膜,最后热亚胺化成膜,但该制备方法使得聚酰胺酸表观粘度较难控制在一个粘度较大理想需求范围,聚合物分子链段长短不均衡,树脂粘度难以稳定,树脂气泡量较大,且实验过程发现当二酐与二胺两者接近等摩尔比时粘度会呈现类似指数型跳跃,因此常规加料方式在低温环境聚合控制树脂表观粘度就比较困难,往往会出现加入极微量的二酐粘度激增远超预期范围,或者常温下短期粘度下降显著的情况,给工业批量生产带来巨大的困难,直接添加二胺固体控制粘度又容易出现局部高度团聚难缩聚的现象,降低聚酰亚胺树脂的性能品质,由此制备的薄膜性能亦不优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期存储下性能、粘度均稳定的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批多元二胺在惰性气体氛围下溶解于溶剂中后,在30℃及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加入105-110%第一批多元二胺摩尔总量的多元二酐先行聚合形成树脂溶液,控制树脂溶液粘度在50000-70000 cps;
S2、监控树脂溶液粘度并在30-80℃内逐步升温,将第二批多元二胺分批量先多后少逐步加入,直至树脂溶液粘度为180000-200000cps;
S3、加入含氟封端剂混合,高真空消泡后得到聚酰亚胺树脂溶液。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薄膜,其制备方法包括:选用上述的聚酰亚胺树脂,在聚酰亚胺树脂中依次加入催化剂、脱水剂后涂覆在基膜的至少一侧上。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制备方法包括:选用上述的聚酰亚胺树脂,在聚酰亚胺树脂中依次加入催化剂、脱水剂后涂覆在基膜的至少一侧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解决粘度控制和粘度稳定的问题,本制备方法得到的聚酰亚胺树脂均一稳定,能够较长期在常温常压自然环境下保存而粘度和性能几乎不发生改变;含氟封端剂解决端链酸酐容易水解的问题,通过加入合适摩尔比例的单胺类芳香型有机物进行端链封端,端链结构为氨基结构,完全避免端基被水解的问题,同时解决普通聚酰亚胺树脂介电常数较高的问题,因为含氟化合物具有降低介电常数的作用,所以通过添加适量含氟胺类有机物可以有效降低介电常数,从而降低集成电路的漏电、发热以及导线间电容效应。
使用本发明制备的聚酰亚胺树脂涂覆于基膜上制备薄膜时,形成的聚酰亚胺涂层热稳定性较强、热膨胀系数与基膜接近,解决因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而产生的薄膜边缘容易卷缩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之前,应当理解,不应将在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解释为限于一般的词典含义,而应当根据允许本发明人为了最好的解释而合适地限定术语的原则,基于对应于本发明的技术方面的含义和概念进行解释。因此,在此提出的描述仅是为了说明目的而优选的例子,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其它的等价物和修改。
基于目前国内制备的聚酰亚胺树脂性能、粘度在常温常压下无法长时间保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4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