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供电伤口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6569.5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汤玉斐;孙雅妮;赵康;陈磊;梁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46;A61L15/44;A61L15/42;A61L15/18;A61L15/24;D04H1/74;D01D5/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电 伤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供电伤口贴片,包括PVDF/CNTs纤维贴片,PVDF/CNTs纤维贴片上涂敷有载药PDA‑CS水凝胶;载药PDA‑CS水凝胶包括以下成分:盐酸多巴胺DA、壳聚糖、姜黄素或表皮生长因子或积雪草苷,过硫酸铵APS、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偶氮二异丁腈AIBN、去离子水、醋酸溶液。本发明通过水凝胶吸水特性达到止血和吸收渗出液的目的,在炎症期,壳聚糖水凝胶不仅能够通过自身的抗炎抗菌及湿润特性为伤口愈合提高良好的微环境,还可以触发人体巨噬细胞产生坏死因子α,从而引发炎症信号触发巨噬细胞活动并使伤口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增加,促进伤口愈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供电伤口贴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生物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供电伤口贴片,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自供电伤口贴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范围内,急性和慢性伤口,例如战创伤,烧伤和糖尿病性足溃疡,分别给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显著的负担。为了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正在进行广泛的研究,以开发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治疗创伤的技术。其中适当的治疗策略包括使用高愈合率的伤口敷料,这不仅可以防止感染,防止长期伤口不愈带来的不良后果,并降低成本,减轻患者痛苦。创面敷料是世界创面护理工业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伤口敷料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等难愈合伤口的关键部分,广泛用于伤口护理,既能保护伤口又能促进伤口愈合。
临床上广泛应用着纱布,棉花,绷带,水凝胶等传统的敷料虽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创面吸收能力强及可提高湿润的环境有利于修复伤口细胞生长的优势,但仍存在透气性差、抑菌效果较差等缺点,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伤口的愈合也全依赖于患者自身的恢复能力,无法起到促进伤口加速愈合的作用。为了加快伤口愈合,研究表明,伤口修复与伤口内源性电场(wound endogenous electric field,EF)密切相关,创面形成后由于跨上皮电势差的消失产生内源性的直流电场,此电场是创面愈合过程中指导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心迁移的最重要的方向信号,这种电场可增强细胞迁移和增殖,对许多皮肤再生活动(如胶原沉积、血管生成、再上皮化)至关重要。电刺激(ES)疗法通过在创面部位应用外膜来模拟并增强创面内源性EF的作用,并被用于加速皮肤创面愈合;但其在临床操作中的应用往往受到设备体积大的限制,且难以实现实时治疗。综上所述,不仅需要制备出一种能够在创面部位应用的外膜,来模拟并增强创面内源性电场来加速皮肤创面愈合,而且该材料还应具备传统敷料该有的生物相容性好、保湿抗菌的特点,为伤口愈合提高较好的微环境,进一步加速伤口的愈合速率。
因此,一方面为了满足伤口愈合的外环境需求(湿润,透气),另一方面,为了增强细胞有效增殖和迁移加速皮肤创面愈合且便于临床操作。本专利想要通过将压电材料与天然水凝胶材料结合,以达到既能为伤口愈合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还能有效增强细胞迁移和增殖速率,进而达到提高伤口愈合速率的目的。
中国专利《基于纳米纤维空间结构可控的复合细菌纤维素敷料及制法》(申请号:202011495354.X,公开日:2021.04.02,公开号:CN112587712 A)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空间结构可控的复合细菌纤维素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非织造材料复合细菌纤维素敷料虽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吸收伤口渗出液性能,但是伤口的愈合仅是靠机体的自体愈合,不能在更有效的促进机体伤口愈合能力。
中国专利《一种隔菌聚乳酸超细纳米纤维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1910307469.2,公开号:CN 110067036 A,公开日:2019.07.30)公开了一种隔菌聚乳酸超细纳米纤维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材料是通过聚乳酸超细纳米纤维伤口敷料纤维孔径小于菌体的直径,可有效地起到隔菌抗感染的作用;且聚乳酸超细纤维存在多孔小间隙可促进止血,高比表面积可促进液体吸收,增强药物或抗生素的释放,从而可在消除了传统敷料更换时不可避免的二次伤害的同时促进伤口的愈合。但是该方法制备的伤口敷料由于产量问题在大面积创伤及深层次创伤上受到了局限,且超细的孔隙也可能阻绝伤口所必需的氧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65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