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健康评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6738.5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8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军;刁冠通;李宗华;翟钧;张敏;贺小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8/24 | 分类号: | G06F18/24;G06F18/213;G06F18/2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健康 评分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健康评分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车辆信号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S2获取和分析车辆当前电池健康状态作为基础健康评分。S3分析用户行为和环境工况,对电池健康的影响。S4使用评分卡模型对S3的用户行为评分。S5分析车辆电池寿命衰减趋势。S6: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车辆电池随时间的衰减程度。S7根据S6得到的电池健康衰减模型,对电池衰减进行预测和评分。S8根据S2、S4、S7的评分结果,设置每个评分的权重,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电池健康评分。本发明通过在评价电池健康分数时综合考虑电池SOH、用户驾驶习惯及工况、剩余质保里程、未来的衰减情况,更加客观的反映出车辆当前的电池健康程度,为电池残值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技术。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来源于电池,电池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整车的性能、续航以及安全。电池的寿命是有限的,它会随着时间和循环使用程度渐渐衰退,直到报废不能使用。而更换电池需要巨大的成本,所以电池的健康程度成为各大厂家和车主主要关注的焦点。同时,能有效准确评估电池的健康程度也是迫切需求。
电池的健康程度跟许多因素都有关。一方面来自电池自身,如容量、功率、内阻、充放电深度、循环使用次数等。另一方面来自用户车主的用车习惯,如驾驶习惯、充电习惯、环境温度、日常保养等。正确和规范的使用习惯可以保持电池健康状态,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目前能反映电池健康程度的方法,就是检测和查看电池的SOH值。电池的SOH值一般是通过电池内部的容量、内阻等计算得出的。只能反映出电池自身的影响因素,而不能反映车主的用车习惯对电池健康的影响。但是大多数车主用户,对电池的内部基理、电池使用及保养等,缺乏对应的专业知识。所以能有效准确评估电池健康程度的同时,并能反映用户车主日常使用车辆习惯对电池健康的影响,帮助用户改善和提高用车习惯、提升电池保养知识、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加客观的电动汽车电池健康评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和系统基于车联网大数据,通过在评价电池健康分数时综合考虑电池SOH、用户驾驶习惯及工况、剩余质保里程、未来的衰减情况,更加客观的反映出车辆当前的电池健康程度,为电池残值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车辆的电池健康情况,除了电池自身的特性外,也受到车主用车习惯的影响。所以在对电动汽车电池健康评分式,需要综合考虑影响电池健康的多方面因素,如:电池自身因素、环境工况、用户用车行为习惯、日常保养等因素。本发明中,电池自身因素的影响结果由电池的SOH值获得,其它方面因素的结果由车辆信号中的相关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建模方式获得。每个因素都会得到一个分数,并且会分配相应的权重,并最终加权求和得到电池健康最终的总分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以上思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健康评分方法,所述方法是基于车联网大数据,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车辆信号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所述车辆信号数据包括电池内部、用户行为、环境工况三个类别的数据,是通过车联网获得的大数据。
S2:获取和分析车辆当前电池健康状态作为基础健康评分。
S3:分析用户行为和环境工况,对电池健康的影响。
S4:使用评分卡模型对S3的用户行为评分。
S5:分析车辆电池寿命衰减趋势。
S6: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车辆电池随时间的衰减程度。
S7:根据S6得到的电池健康衰减模型,对电池衰减进行预测和评分。
S8:根据S2、S4、S7的评分结果,设置S2、S4、S7过程中每个评分的权重,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电池健康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6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