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控制器联合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9587.9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0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明;崔书浩;史雪纯;王玮;温敏;徐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薛福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联合 硬件 测试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控制器联合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及方法,属于车辆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实时操作模块、测试模块、故障注入模块及被测控制器模块依次连接,实时操作模块与故障注入模块连接,被测控制器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助力转向控制器、底盘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及变速箱控制器,实时操作模块根据车辆模型信号获取各控制器对应的传感信号,根据传感信号生成运行工况信号,测试模块根据运行工况信号生成传感器特性信号,故障注入模块根据传感器特性信号生成故障测试信号,被测控制器模块根据故障测试信号对各控制器进行测试,生成测试信号,实时操作模块根据测试信号实现多控制器测试,多控制器的联合运行提高车辆硬件在环测试覆盖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控制器联合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智能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总线技术的应用和对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大规模使用,使得硬件在环测试(Hardware-in-the-Loop,HIL)需求也越来越大。硬件在环测试是整车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硬件在环测试可进行部分极限工况测试,从而避免实车测试时的风险。目前,硬件在环测试方案主要集中在单节点控制器的测试,以获得单个ECU的功能测试结果,使得整车硬件在环测试覆盖度较低。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控制器联合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硬件在环测试方案主要集中在单节点控制器的测试,使得整车硬件在环测试覆盖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控制器联合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所述多控制器联合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实时操作模块、测试模块、故障注入模块及被测控制器模块,所述实时操作模块与所述故障注入模块连接,所述被测控制器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助力转向控制器、底盘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及变速箱控制器;
所述实时操作模块,用于获取车辆模型信号,根据所述车辆模型信号获取所述被测控制器模块中各控制器对应的传感信号,根据所述传感信号生成运行工况信号,将所述运行工况信号发送至所述测试模块;
所述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工况信号生成传感器特性信号,将所述传感器特性信号发送至所述故障注入模块;
所述故障注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特性信号生成故障测试信号,将所述故障测试信号发送至所述被测控制器模块;
所述被测控制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测试信号对各控制器进行测试,生成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发送至所述故障注入模块,以使所述故障注入模块将所述测试信号反馈至所述实时操作模块,实现多控制器测试。
可选地,所述实时操作模块包括:第一实时操作单元、第二实时操作单元及第三实时操作单元;
所述第二实时操作单元及所述第三实时操作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实时操作单元光纤连接,所述第一实时操作单元、所述第二实时操作单元及所述第三实时操作单元分别与所述测试模块光纤连接,所述第一实时操作单元、所述第二实时操作单元及所述第三实时操作单元还分别与所述故障注入模块光纤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实时操作单元,用于获取车辆模型信号,根据所述车辆模型信号生成信号采集指令,根据所述信号采集指令获取所述底盘控制器对应的第一传感信号,并将所述信号采集指令输出至所述第二实时操作单元及所述第三实时操作单元;
所述第二实时操作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采集指令获取所述助力转向控制器对应的第二传感信号,将所述第二传感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实时操作单元;
所述第三实时操作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号采集指令获取所述发动机控制器及所述变速箱控制器对应的第三传感信号,将所述第三传感信号反馈至所述第一实时操作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9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控旋转圆盘电极强化微生物制氢系统
- 下一篇:量子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