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探头测量孔径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9692.2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诏;李博;尹成;刘适;廖双权;王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4 | 分类号: | G01B21/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凯 |
地址: | 61009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探头 测量 孔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探头测量孔径的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对试件的待测孔进行分类;b、A类孔测量,通过机床调用第一探头依次在两个垂直于孔轴线的平面内测量孔直径φ1和φ2,计算φ1和φ2的差值Δ,将Δ值和孔径公差带进行比较得出A类孔的直径值;c、B类孔测量,设置第二探头的测点远离孔内壁的最低点,通过机床调用第二探头依次在两个垂直于孔轴线的平面内测量孔直径φ3和φ4,计算φ3和φ4的差值Δ,将Δ值和孔径公差带进行比较得出B类孔的直径值。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切屑残留的影响,准确测量深孔直径,提高测量精度,整个测量过程简单便捷,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探头测量孔径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控加工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在数控机床上调用探头测量孔径的场合越来越多。针对一个孔而言,机床通常只会单次调用探头完成孔径测量。在单机加工的模式下,操作人员时刻关注工件加工状态,在确认待测孔的清洁状态后才会调用探头测量孔径,这样一般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然而随着自动化加工、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无人干预的加工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产现场,要求探头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为了实现内孔的无人干预加工,在测量过程中必须要考虑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一是针对长径比较大的深孔,单次测量只能评价测点附近区域的直径,却无法判断孔内其他区域的直径;另一方面,深孔内部极易堆积切屑,当探头触碰切屑时,必然导致错误的测量结果。其二是对于轴线位于水平方向及其附近区域的孔,切屑通常残留在孔内壁的最低点部位,当探头直接测量这些位置时也会导致错误的测量结果。
公开号为CN 109282742A,公开日为2019年01月29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盲孔深度大于2米的孔内径测量装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旋转工作台基座上设置微型电动旋转工作台,在微型电动旋转工作台上设置传感器安装座,在传感器安装座上设置之字形传感器安装架,在之字形传感器安装架上安装轴向电感位移传感器;第二步、当被加工的盲孔工件的盲孔被加工完成后,被加工的盲孔工件仍要夹持在车床上,不卸车进行测量,将加工刀具卸掉,在车床刀杆安装座的顶端连接旋转工作台基座;第三步、通过操作车床,将带有微型电动旋转工作台的车床刀杆送入到被加工好的盲孔工件的盲孔中的待侧孔径处;第四步、首先,通过位移测量仪读取盲孔中待测处的轴向电感位移传感器的探头所顶接的第一测试点的半径,其次,通过控制微型电动旋转工作台控制器,使轴向电感位移传感器旋转120度,测量得到旋转120度后的第二测试点的半径,最后,通过控制微型电动旋转工作台控制器,使轴向电感位移传感器再旋转120度,测量得到再旋转120度后的第三测试点的半径;第五步、计算出由第一测试点、第二测试点和第三测试点所组成的三角形ABC的各边的边长;第六步、由于三角形ABC的外接圆是盲孔中被测试处的孔,根据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公式,求出三角形ABC的外接圆的半径R,得到的2R是盲孔被测试处的孔的内径。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盲孔深度大于2米的孔内径测量装置方法,能够在线测量,方便现场进行误差修复。但是,针对轴线位于水平方向及其周边区域的孔,切屑通常残留在孔内壁的最低点部位,容易造成测量误差,影响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探头测量孔径的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切屑残留的影响,准确测量深孔直径,提高测量精度,整个测量过程简单便捷,易于操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采用探头测量孔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对试件的待测孔进行分类,将轴线分布于竖直方向及其周边区域的孔划分为A类孔,将轴线分布于水平方向及其周边区域的孔划分为B类孔;
b、A类孔测量,通过机床调用第一探头依次在两个垂直于孔轴线的平面内测量孔直径φ1和φ2,计算φ1和φ2的差值Δ,将Δ值和孔径公差带进行比较得出A类孔的直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9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两个电极的多区域压敏垫
- 下一篇:一种高空变压器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