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锁止轮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0868.6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5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路;王玉龙;乔阳;张晓军;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7/20 | 分类号: | B61K7/20 |
代理公司: |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 代理人: | 李冰 |
地址: | 72100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止轮器 | ||
1.自锁止轮器,包括底板(9),底板(9)前端上部设有斜封板(7),斜封板(7)下部设有竖直封板(8),斜封板(7)顶端后侧设有弧度踏面板(1),踏面板(1)与底板(9)之间通过筋板(13)和立板(2)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2)制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固定安装轴套(11);所述轴套(11)内转动适配安装方轴(12);所述方轴(12)轴端制有三角钥匙孔(1201);所述方轴(12)轴体同轴固连棘爪(3)中部;所述棘爪(3)随方轴(12)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棘爪(3)转动上部制有方形棘齿(301);所述棘爪(3)转动下部制有圆弧凸起(302);所述方形棘齿(301)顶点位置固连回位弹簧(4)一端;所述回位弹簧(4)另一端与立板(2)固连为一体;所述回位弹簧(4)自然回位状态下,所述方形棘齿(301)棘齿纳入自锁装置(10)顶端卡槽(1901)内,所述自锁装置(10)处于闭合锁紧状态;使用三角钥匙转动方轴(12)后,所述方轴(12)带动棘爪(3)顶部的方形棘齿(301)退出自锁装置(10)顶端卡槽(1901),所述棘爪(3)下部圆弧凸起(302)通过圆弧凸起(302)固连的撑板(303)撑开自锁装置(10);所述自锁装置(10)处于打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锁止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装置(10)包括左右轴对称的自锁爪(19),所述自锁爪(19)爪体顶端绕销轴(17)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销轴(17)与支撑板(18)焊接固连为一体;所述支撑板(18)板体与自锁爪(19)竖直爪体平行,且支撑板(18)与立板(2)垂直焊接固连为一体;所述销轴(17)轴帽端内侧端面和自锁爪(19)外侧端面之间设有加强板(20);所述自锁爪(19)在加强板(20)和支撑板(18)之间平行间隙中转动张开或收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锁止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爪(19)爪体为左右轴对称的内凹圆弧结构;所述自锁爪(19)爪体的内凹圆弧面(1902)与撑板(303)贴合适配;所述撑板(303)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等腰梯形结构的渐变斜边上移时用于撑开自锁爪(19);所述自锁爪(19)左右轴对称的顶端制有卡槽(1901);所述卡槽(1901)与棘爪(3)方形棘齿(301)卡接适配,且方形棘齿(301)卡接适配卡槽(1901)时,所述自锁爪(19)闭合;所述方形棘齿(301)退出卡槽(1901)时,所述自锁爪(19)被撑板(303)撑开;所述撑板(303)与棘爪(3)底部圆弧凸起(302)固连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锁止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棘齿(301)具有向下的弯钩结构;所述圆弧凸起(302)具有向上的弯钩结构;方形棘齿(301)向下的弯钩结构与圆弧凸起(302)向上的弯钩结构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锁止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棘齿(301)顶点位置制有通孔;所述通孔挂接固连回位弹簧(4)一端;所述回位弹簧(4)另一端挂接固连螺母(5);所述螺母(5)与立板(2)焊接固连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锁止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钥匙孔(1201)与铁路机车通用三角钥匙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锁止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2)一侧设有铭牌(14);所述铭牌(14)通过铆钉铆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锁止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前端固连防脱铁链(16);所述斜封板(7)外侧设有提手(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086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数据图像处理算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农业用无土栽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