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智能转向的人行天桥桥墩防车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4328.5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胡镕涛;邵俊虎;占玉林;王垚蓓;吴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F15/14;G06K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10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视觉 智能 转向 人行天桥 桥墩 防车撞 装置 | ||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智能转向的人行天桥桥墩防车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处理装置(2)、图像摄取装置(4)、驱动电机(13)和转动组件;
所述图像摄取装置(4)安装在桥墩(1)中上部,采集车辆行驶图像数据;通过采集数据传输线(3)连接到图像处理装置(2),图像处理装置(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产生转动指令,通过数据传输线(12)传输至驱动电机(13),控制转动组件转动;
所述转动组件具体结构为:环绕桥墩(1)中部设置转动圆柱(6),环绕桥墩(1)中下部设置外部防撞装置(9),外部防撞装置(9)为方柱,转动圆柱(6)和外部防撞装置(9)之间通过竖向插入柱(8、17)固定连接;转动圆柱(6)顶部固定大齿轮(14),大齿轮(14)和驱动电机(13)下方固定的小齿轮(15)啮合;驱动电机(13)通过小齿轮(15)、大齿轮(14)传动,带动外部防撞装置(9)转动,引导车辆撞击后向两侧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智能转向的人行天桥桥墩防车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插入柱(8、17)外围束缚有一圈钢板(7),钢板(7)顶部固定于转动圆柱(6)底部,钢板(7)底部固定于外部防撞装置(9)顶部;钢板(7)主要作用为保护竖向插入柱(8、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智能转向的人行天桥桥墩防车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圆柱(6)通过滚动圆球(16)配合绕桥墩(1)转动,具体的:桥墩(1)中部外表面紧贴一层混凝土防护层(5),混凝土防护层(5)外壁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圈弧形凹槽,混凝土防护层(5)外壁紧贴钢板层(22);同时转动圆柱(6)内壁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圈弧形凹槽,转动圆柱(6)内壁紧贴钢板层(20);混凝土防护层(5)外壁凹槽与转动圆柱(6)内壁凹槽相互对应,但不闭合,上部空隙端部设置过滤装置(21);下部空隙端部设置过滤装置(23);凹槽间安置滚动圆球(161),滚动圆球(161)两侧贴合钢板层(20、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智能转向的人行天桥桥墩防车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1)底部外表面设有竖向混凝土防护层(10)与混凝土底座(11),竖向混凝土防护层(10)与混凝土底座(11)相交部分重合,且分别固定于桥墩和地面;
所述竖向混凝土防护层(10)外壁竖向均匀向内凹陷形成四排弧形凹槽,竖向混凝土防护层(10)外壁紧贴钢板层(27);外部防撞装置(9)内壁竖向均匀向内凹陷形成四排弧形凹槽,外部防撞装置内壁紧贴钢板层(26);竖向混凝土防护层(10)外壁凹槽与外部防撞装置(9)内壁凹槽相互对应,但不闭合;凹槽之间安置滚动圆球(162、163、164、165),上部空隙端部设置过滤装置(25);
所述底座(11)上部向内凹陷形成两圈弧形凹槽,底座(11)外壁紧贴钢板层(30);外部防撞装置(9)底部向内凹陷形成两圈弧形凹槽,外部防撞装置(9)内壁紧贴钢板层(29);底座(11)上部凹槽与外部防撞装置(9)底部凹槽相互对应,但不闭合,凹槽之间安置滚动圆球(166、167),外侧空隙端部设置过滤装置(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智能转向的人行天桥桥墩防车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摄取装置(4)包括摄像头和图像采集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43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