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5-二取代异恶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7764.8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程国林;文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61/08 | 分类号: | C07D261/08;C07D261/18;C07D413/06;C07F7/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异恶唑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3,5-二取代异恶唑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向反应容器中加入炔类化合物、硫叶立德、亚硝酸叔丁酯、添加剂和有机溶剂,于60-100℃反应12-24h;
(2)将步骤(1)所得的物料经乙酸乙酯稀释后,再经水洗,分离得有机相;
(3)将步骤(2)所得的有机相经干燥、过滤、浓缩和柱层析色谱或薄层色谱,得到所述3,5-二取代异恶唑衍生物;
上述炔类化合物为三甲基乙炔基硅、4-甲苯基乙炔、1-乙炔基-3-氟苯、环己乙炔、1-戊炔或苯乙炔;
上述硫叶立德为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2-(三氟甲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3-甲氧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4-苯氧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2,4-二甲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噻吩-2-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亚丙基)乙酸丙酯或1-(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3,3-二甲基丁烷-2-酮;
上述添加剂为三氟化硼二乙醚;
上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炔类化合物为三甲基乙炔基硅、4-甲苯基乙炔、1-乙炔基-3-氟苯、环己乙炔、1-戊炔或苯乙炔,所述硫叶立德为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2-(三氟甲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3-甲氧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4-苯氧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2,4-二甲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噻吩-2-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亚丙基)乙酸丙酯或1-(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3,3-二甲基丁烷-2-酮,所述添加剂为三氟化硼二乙醚,所述有机溶剂为1,2-二氯乙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炔类化合物为三甲基乙炔基硅、4-甲苯基乙炔、1-乙炔基-3-氟苯、环己乙炔或1-戊炔,所述硫叶立德为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苯基乙-1-酮,所述添加剂为三氟化硼二乙醚,所述有机溶剂为1,2-二氯乙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炔类化合物为苯乙炔,所述硫叶立德为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2-(三氟甲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3-甲氧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4-苯氧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2,4-二甲基苯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1-(噻吩-2-基)乙-1-酮、2-(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亚丙基)乙酸丙酯或1-(二甲基(氧代)-λ6-亚磺酰基)-3,3-二甲基丁烷-2-酮,所述添加剂为三氟化硼二乙醚,所述有机溶剂为1,2-二氯乙烷。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炔类化合物、硫叶立德、亚硝酸叔丁酯、添加剂和有机溶剂的比例为0.1-0.3mmol: 0.3-0.5mmol: 0.3-0.5mmol: 0.04-0.06 mmol: 0.8-1.2mL。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炔类化合物、硫叶立德、亚硝酸叔丁酯、添加剂和有机溶剂的比例为0.2mmol: 0.4mmol: 0.4mmol: 0.05mmol: 1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77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楼面加固装置
- 下一篇:柔性微型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