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9593.2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99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吕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A62B3/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胡国平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汽车 落水 逃生 后窗 紧急 脱离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涉及汽车设备领域,该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包括两个侧杆,两个侧杆顶端之间连接有顶杆,两个侧杆底端之间连接有底杆,所述侧杆、顶杆、底杆组成车后窗框架,车后窗框架内镶嵌有车窗。该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通过马达、转轴、抵触块、横杆、铰接块、刀片配合,使抵触块、刀片对车窗不断造成裂纹。令车窗整体不再牢固,有助于车内人员打碎车窗,起到从车内逃生的作用。再通过通道一、通道二、导电棒、导电板、大弹簧、浮球配合,令马达在汽车落水后开始工作,从而起到触发的效果。以此避免汽车沉入水中车窗不易打碎而困死在车内。实现自救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小型汽车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
现有技术中,由于驾驶员的疏忽或其他的原因,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常出现意外落水事故,由于落水车辆的车内外压差较大,产生较大压力,阻碍车门打开,导致车内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打开车门进行逃生。因此,汽车一旦落水就容易将车内人员困于车内,更多的人不是因为溺水而死,而是在汽车内闷死,而且现在汽车的后挡风玻璃都经过处理,杂碎玻璃非常困难,进而导致小型汽车落水后,车内人员困死在车内,因此常常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小型汽车落水后,由于车内外压差较大,阻碍车门打开,车窗玻璃不易打碎,大致车内人员被困死在车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小型汽车落水逃生用车后窗紧急脱离装置,包括两个侧杆,两个侧杆顶端之间连接有顶杆,两个侧杆底端之间连接有底杆,所述侧杆、顶杆、底杆组成车后窗框架,车后窗框架内镶嵌有车窗,所述顶杆、底杆背面朝车窗一侧均开设有凹槽一,凹槽一内设有顶裂组件,顶裂组件用于将车窗顶出裂纹。
所述顶裂组件包括两个马达、转轴、多个抵触块,所述两个马达分别镶嵌在凹槽一内壁两侧,两个马达传动轴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多个抵触块等距离布置在转轴杆身上,抵触块一端向外延伸与车窗抵触。
优选的,所述侧杆内部开设有通道一、通道二、检测腔,通道一下端穿过侧杆与外界相通,通道一上端与通道二下端连通,通道二上端弯折90°后向下延伸,通道二上端与检测腔连通,所述检测腔内壁顶部镶嵌有两个导电棒,导电棒下方设有导电板,导电板底部连接有大弹簧,大弹簧下端与检测腔内壁底部连接,所述导电板顶部设有浮球,浮球位于两个导电棒之间,浮球与导电棒之间连接有细线。
优选的,所述侧杆内开设有空腔,空腔位于通道二弯折处上方,通道二弯折处镶嵌有棉布,棉布开设有孔洞,棉布上端延伸至空腔内,所述空腔内固定安装有定位模块,所述空腔内设有两个导电片,导电片夹住棉布,导电片与定位模块之间连接有导线。
优选的,所述侧杆内开设有滑槽,滑槽与通道二下端连通,所述滑槽内设有梯形块,梯形块远离通道二一侧焊接有小弹簧,小弹簧与滑槽内壁焊接。
优选的,所述侧杆内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一侧开设有通槽,通槽与通道一下端连通,通槽为直线段,腔室内固定安装有电机,通道一下端设有橡胶塞,橡胶塞与电机传动轴之间连接有绳索,橡胶塞用于堵住通道一下端,当电机旋转使橡胶塞移入通槽内时通道一下端与外界相通。
优选的,所述橡胶塞一端设有翻边,翻边与侧杆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侧杆背面靠车窗一侧开设有凹槽二,凹槽二内沿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横杆,横杆杆身铰接有铰接块,铰接块能够沿横杆长度方向移动,铰接块一端铰接有刀片。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9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